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二、痰火上蒙

    「主證」 妊娠后期,或正值產(chǎn)時,或新產(chǎn)之后,卒發(fā)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關(guān)緊閉,肌肉顫動,口吐涎沫,或神昏譫語,氣粗痰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病機」 痰火生風,上蒙清竅。

    「治法」 清熱豁痰,開竅熄風。

    「方藥」牛黃清心丸(《痘疹世醫(yī)心法》)合蠲飲六神湯(《沈氏女科輯要》)加味。

    牛黃 朱砂 黃連 黃芩 山梔 郁金 橘紅 石菖蒲 制半夏 制膽星 茯神 旋復(fù)花 竹瀝

    本方為牛黃清心丸合蠲飲六神湯加竹瀝。

    方中牛黃清心開竅、化痰定驚;竹瀝清熱化痰;石菖蒲、郁金豁痰開竅,以解心胸之郁;制膽星、制半夏、橘紅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旋復(fù)花消痰降痰;黃連、黃芩、山梔清心肝之熱;朱砂、茯神安定心神。諸藥合用,共湊清熱豁痰,開竅熄風之功。

    本病發(fā)作后,還發(fā)結(jié)合采用綜合緊急救治措施,如輸氧、吸痰,使用開口器以防唇舌咬傷,加強護理,防止墜床等。若昏迷持續(xù)不醒,急用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水化鼻飼。

    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辯》)

    牛黃 郁金 犀角 黃連 黃芩 山梔 朱砂 雄黃 梅片 麝香 珍珠 金箔衣

    至寶丹(《和劑局方》)

    犀角 朱砂 雄黃 玳?!$辍△晗恪↓埬X 金箔 銀箔 牛黃 安息香

    由于大病之后,陰血耗傷,故經(jīng)治療而病情緩解后,還當用藥物繼續(xù)調(diào)理。根據(jù)病情,一般可施以養(yǎng)血安神,益胃緩中之法,方用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加味。

    炙甘草 小麥 紅棗 生地 玉竹 白芍 茯神 合歡皮 銀花藤

    本方為甘麥大棗湯加生地、玉竹、白芍、茯神、合歡皮、銀花藤。

    方中甘草、白芍甘酸化陰,和胃緩中;茯神、合歡皮、小麥養(yǎng)心安神;生地、玉竹配白芍益陰養(yǎng)血;紅棗甘緩心脾;銀花藤甘寒輕涼,以清余熱。

    若頭目眩暈者,酌加白蒺藜、石決明、桑寄生、菊花;若心悸失眠者,酌加紫石英、珍珠母、棗仁、夜交藤;便秘者,酌加麻子仁,柏子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刊于嘉慶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用要點,所附個人經(jīng)驗,每出新意,甚切實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吳謙
  • 作者:
    顧錫
  •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