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證治準繩》 陰腫

    作者: 王肯堂

    〔大〕夫婦人陰腫者,是虛損受風邪所為。胞絡虛而有風邪客之,風氣乘于陰,與血氣相搏,令氣痞澀,腠理壅閉不泄越,故令腫也。

    〔薛〕前證若氣血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舉而補之。肝經(jīng)濕熱,用龍膽瀉肝湯滲而清之。若陰腫、陰癢、陰冷、陰挺,當與后論互相參看。一婦人陰中腫悶,小便澀滯,兩脅作腫,內(nèi)熱晡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時或寒熱。此因肝脾郁怒,元氣下陷,濕熱壅滯。朝用歸脾湯加柴胡、升麻,解郁結,補脾氣,升元氣。夕用加味逍遙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濕熱。各數(shù)劑,諸證悉愈。又用四君、芎、歸、丹皮,調(diào)補肝脾而經(jīng)水如期。

    菖蒲散治婦人月水澀滯,陰間腫痛。

    菖蒲 當歸(各一兩,炒) 秦艽(半兩) 吳茱萸(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五寸,煎至六分,空心溫服。

    《經(jīng)心錄》方 治婦人陰中腫痛不可忍。

    艾葉(五兩) 防風(三兩) 大戟(二兩)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熱洗,日三次,切宜避風冷。

    《古今錄驗》治婦人陰腫或瘡爛者,麻黃湯洗方。

    麻黃 黃連 蛇床子(各二兩) 北艾葉(一兩半) 烏梅(十個)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熱洗,避風冷。

    又方 治婦人陰腫堅痛,白礬散。

    白礬(半兩) 甘草(半分,生) 大黃(一分,生)

    上為細末,每用棗大,綿裹納陰中,日兩換。

    《肘后方》療陰中腫痛。

    枳殼(半斤) 炒令熱,以故帛裹熨,冷即換之。

    《子母秘錄》療陰腫。鐵精粉敷上。

    《補遺》方 治陰門腫。以甘菊苗研爛,百沸湯淋洗熏浸。

    又方 小麥、樸硝、白礬、五倍子、蔥白,煮水洗。

    又方 陰腫大,馬鞭草搗爛涂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