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熱病鼻衄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熱病鼻衄者。心肺傷熱所為也。心主血。肺主氣。肺開竅于鼻。邪熱與血氣并。故衄也。

    刺薊飲子

    (出圣惠方)

    治熱病。頭痛壯熱。鼻衄吐血。心中緊硬。遍身疼痛

    。四肢煩悶。宜服。

    刺薊生地黃生麥門冬(去心各一兩)雞蘇赤茯苓生姜(各半兩)青竹茹(一分)上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黃龍湯

    (出圣惠方)

    治熱病鼻衄。去五臟熱氣。

    伏龍肝(半兩)當歸(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黃芩川樸硝川升麻(各三分)生干地黃(一兩半)上為粗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鼻衄不止。此是陽毒傷肺。宜服。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伏龍肝黃芩地骨皮(各三分)豉(一合)蔥白(連須二斤)上細銼令勻。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生地黃汁三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黃芩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鼻衄不止。宜服。

    黃芩川大黃(銼碎微炒)刺薊(各一兩)梔子仁蒲黃(各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熟干地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鼻衄出多。面無顏色?;钀炋摾?。

    熟干地黃白赤芍人參(去蘆頭)天竺黃(各三分)黃(一兩半銼)阿膠(搗碎炒令黃燥)當歸(銼微炒各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黃湯調(diào)下二錢。

    貝母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鼻衄不止。

    貝母(煨微黃色)刺薊蒲黃(各一兩)上為細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

    治熱病鼻衄不止方。

    (出圣惠方)蛤粉香墨末(各一錢)黃丹(半錢)上相和令勻。以新汲水調(diào)。頓服。

    治熱病鼻衄。諸藥無效者。宜用此方。

    (出圣惠方)赤馬通(二枚絞取汁)阿膠(三片炙令微黃搗末)上相和。熱攪令勻。每用少許滴鼻中。

    仍以新汲水略蘸足。即止。

    治熱病衄血。日夜無度。身面如金。

    (出圣惠方)上以韭根一握。搗取汁。以罐盛。用索投于井中深處。良久取出。瀝水同和。滴二七滴于鼻中。瘥。

    治熱病鼻衄。若血下數(shù)升者。宜服。

    (出圣惠方)以好松煙墨二兩。搗細羅為末。用雞子白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地黃汁下二十丸。

    如人行五里再服。以瘥為度。

    黃土湯

    (出圣惠方)

    治鼻衄。去五臟熱。氣結(jié)而吐血者。

    當歸甘草(炙)芍藥芎(各三兩)黃芩(一兩)桂心(一兩)生地黃(一片)青竹皮(五兩)釜底焦黃土(如雞子一枚碎綿裹)上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減三升。

    去滓。

    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二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

    用黃芩四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治婦人漏下血。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