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積年厭食癥塊

    作者: 朱梓

    (附論)夫厭食者。與食癥無異也。此皆由臟腑氣虛。飲食不節(jié)。生冷過度。不能消化。與臟氣相搏

    砂丸

    (出圣惠方)

    治積年厭食癥塊。及血氣癥塊。

    砂(半兩細研)青礞石(一分細研)穿山甲(一分炙令黃焦)磁石(一分燒醋淬七遍搗黃去翅足)上件為湯下

    五靈脂丸

    (出圣惠方)

    治久厭食。在腹中成塊不消。

    五靈脂(半兩)馬牙硝(半兩)木香(一分末)阿魏(一分)桂心(一分末)砂(半兩)星盡。煉蜜和丸為度。

    治厭食久不消。令人萎黃瘦弱。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砂(半兩細研)朱砂(一分細研)甘遂(半兩煨令黃色)京三棱(半兩微煨銼)川大黃(上件藥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厭食及腹內(nèi)氣塊。不計遠近皆效。

    木香(半兩)京三棱(半兩微煨銼)五靈脂(半兩)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百草霜砂去心膜大。

    治厭食在腹中。積聚成塊。久不消散。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砂(一分細研)膩粉(一分)水銀(一分以棗瓤研令星盡)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件藥。

    治久厭食在腹中。成塊不消。

    (出圣惠方)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青礞石(一分細研)砂(半兩細研)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搗末)水銀(一分以棗瓤研令星盡)朱砂(半兩細研)上件藥都研令勻。

    用軟飯和

    朱砂丸

    (出圣惠方)

    治厭食留滯在臟腑。久不消化。

    朱砂(半兩)砂(半兩)巴豆(一分)硫黃(半兩)芫花(一兩醋拌炒令干為末)礞石(以盆子更研令

    治厭食癥塊。久不瘥方。

    (出圣惠方)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皂莢(二梃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川烏頭(二兩以件為末

    巴豆丸

    (出圣惠方)

    治久厭食。令自消化。

    巴豆(一兩不去油只去皮心爛研)大麥(三兩炒微黃色)神曲(一兩炒微黃)香墨(半巴豆。

    煎三兩沸

    水銀丸

    (出圣惠方)

    治厭食。不計年月。神效。

    水銀(半兩)砂(半兩)膩粉(一分)定粉(一分)硝石(一分)上件藥。

    同研令勻。候令面黃

    治厭食癥塊。久不瘥。

    (出圣惠方)膩粉(半兩)粉霜(一兩半細研)礞石(一分細研)砂(一分醋化去熬取霜)上件藥為末和丸

    治厭食不計年月神效。

    (出圣惠方)豆豉(二錢炒令煙出存性搗為末)大戟(一錢生姜汁和面裹煨熟搗為末)膩粉(一錢)上件

    又方

    (出圣惠方)膩粉(半錢)硫黃(半錢)上件藥同研令勻。以棗一枚去核。納藥入棗內(nèi)。用面裹。

    灰火內(nèi)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弱、疾病新久等,對辨認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闡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楊時泰
  • 作者:
    唐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