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本事方》 又方

    作者: 許叔微

    川芎(洗) 甘菊 細辛(去葉) 白術 白芷(各一分不見火)

    上細末,蠟丸如黍米大,夜臥納二丸目中,一時辰換一丸。

    荀牧仲頃年嘗謂予曰∶有一人視一物為兩,醫(yī)者作肝氣有余,故見一為二,教服補肝藥,皆之虛

    中者犀角升麻湯。王檢正希皋,昔患鼻額間痛,或麻痹不仁,如是者數(shù)年。忽一日連口唇頰車發(fā)際

    陽明經

    皆不上等犀角(鎊,一兩一分) 真川升麻(一兩) 防風(去釵股) 羌活(去蘆,各三分) 白芷(不見火)

    黃芩(去皮) 川芎(洗) 白附子(炮,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食后臨臥,日三四服。

    足陽明胃也?!督洝吩啤媚c胃為市。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

    為主,解

    至額顱。

    。稍通醫(yī)者自能曉。

    治鼻塞清涕出,腦冷所致。

    通草 辛夷(各半兩) 細辛(去葉) 甘遂 芎 桂心(不見火) 附子(各一兩,炮,去皮臍)

    上細末,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大麻子,稍如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

    此《千金方》也,治腦冷所致。此疾亦有腦熱者,亦有肺寒者。《素問》云∶膽移熱于腦。則辛 鼻淵。又曰∶泣涕者腦也,腦滲為涕。又曰∶肺之液為涕。其來各有由矣,當審詳之。鼻淵者,濁涕下不止,清濁亦自異。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