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趣味中醫(yī)》 張景岳急智解危難

    張景岳是明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人們都知道他善用溫補(bǔ),卻很少知道他還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

    一戶姓王的人家有個兒子,剛滿一歲。一日,母親隨手拿一枚釘鞋的圓鐵釘給兒子玩。小孩不知,誤塞入口中,吞到喉間出不來。其母見狀大驚,忙倒提小孩兩足,欲倒出鐵釘,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噴血,情況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連呼救命。

    恰好張景岳路過這里,他見狀急命其母將小兒抱正,小兒“哇”地一聲哭開了.景岳斷定鐵釘已入腸胃,小兒父母早嚇得六神無主,迭聲哀求張景岳想想辦法。

    張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記起《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有“鐵畏樸硝”一句話,想出一個治療方案。他取來活磁石一錢,樸硝二錢,研為細(xì)末,然后用熟豬油、蜂蜜調(diào)好,讓小兒服下。不久,小兒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潤滑無棱,藥物護(hù)其表面,撥開一看,里面正包裹著誤吞下的那枚鐵釘。小兒父母感激不已,請教其中的奧秘。

    張景岳解釋說:使用的芒硝、磁石、豬油、蜜糖四藥,互有聯(lián)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沒有吸鐵的磁石就不能跗在鐵釘上;磁石若沒有瀉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鐵釘。豬油與蜂蜜主要在潤滑腸道,使鐵釘易于排出——蜂蜜還是小兒喜歡吃的調(diào)味劑。以上四藥同功合力,裹護(hù)鐵釘從腸道中排出來。

    小兒父母聽完這番話,若有所悟地說:“有道理!難怪中醫(yī)用藥講究配伍,原來各味藥在方劑中各自起著重要作用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