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仁術(shù)便覽》 涼膈散等

    作者: 張潔

    【涼膈散】、【六味地黃丸】、【通圣散】、【滾痰丸】、【龍薈】

    俱可服。方見各門。

    一方 治耳暴聾。

    甘遂末吹左耳,甘草末吹右耳,立效?;蛴酶仕炷┚d裹插耳內(nèi),口中嚼甘草,亦好。

    一方 治耳內(nèi)有膿,及出黃水。用枯礬一錢,胭脂五分,麝香少許,龍骨 一錢,用綿杖子先展去膿水,吹藥入耳。

    又方 治耳內(nèi)膿水及黃汁出。

    石膏( ) 黃丹(炒) 蛤粉 龍骨(各等分) 麝香少許,同上用。

    一方 治耳聾。菖蒲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為末,綿裹塞耳內(nèi)。

    一方 治耳內(nèi)外爛瘡。用貝母研末敷。

    一方 治蛀蟲入耳。杏仁搗如泥,取油滴入耳,蟲非死則出。一切蟲入耳,用竹管插入耳內(nèi),以口氣盡力吸出,最妙。

    一方 治百蟲入耳。用香油灌入耳中,出。

    一方 取雞冠上血滴入耳中,即出。

    一方 蟲入耳。用驢牛乳灌入,出。

    一方 治蟲入耳,久食腦痛,桃葉為枕,蟲自鼻出。

    一方 治凍耳。用橄欖核燒灰油調(diào)敷。

    一方 凍耳瘡,雀腦涂,好。

    治耳后月蝕瘡

    胡粉( 微黃) 枯礬 黃柏 黃連 輕粉(各二錢) 胭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用溫水洗瘡,凈后敷。

    一方 塞耳丸。川烏為末,蔥汁丸,綿裹塞耳內(nèi)。

    又方 耳后瘡。黃連、枯礬為末,敷之。

    一方 凍耳成瘡。生姜自然汁熬搽。

    一方 因聾塞耳,三個斑蝥,一個巴豆,麝香少許,蔥汁丸,綿裹,左耳聾塞右耳。

    一方 耳后耳根生瘡如割。地骨皮碾細末,先將粗末煎湯,洗后敷細末,如干,唾津調(diào)搽。

    一方 治耳濕腫痛。加味涼膈散加竹葉水煎,氣閉加菖蒲、蔓荊子、菊花。方見前。

    上熱,耳出膿汁,蔓荊子散。

    甘草(炙)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白皮(炒) 生地 前胡 赤茯 菊花 蔓荊子

    煎服,有痰加姜一二片。

    聾病,必用龍薈丸、四物湯養(yǎng)陰。大病后耳聾與陰虛火動耳內(nèi)哄然,俱用四物湯加知母、黃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