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麻(圖缺),生鄆州、利州、泰山、嶗山、諸山,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藥,獨(dú)抽一莖直上,高三、二尺,如箭桿狀,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莖中空,依半以上,貼莖微有尖小葉;梢頭生成穗,開花結(jié)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卻透虛入莖中,潛生土內(nèi);其根形如黃瓜,連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兩,其皮黃白色,名白龍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內(nèi)采。初取得,乘潤利去皮,沸湯略煮過,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麻(圖缺),生鄆州、利州、泰山、嶗山、諸山,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藥,獨(dú)抽一莖直上,高三、二尺,如箭桿狀,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莖中空,依半以上,貼莖微有尖小葉;梢頭生成穗,開花結(jié)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卻透虛入莖中,潛生土內(nèi);其根形如黃瓜,連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兩,其皮黃白色,名白龍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內(nèi)采。初取得,乘潤利去皮,沸湯略煮過,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