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有余之同性者,年過半百后?;佳例l炎,上下齦腫脹疼痛,此愈彼起,甚至上齦生膿胞如蠶豆大,自以消毒針刺破,膿液時流,不能收口,自服清熱解毒之中成藥,似有小效,但終不愈。外敷消腫斂瘡之劑,腫脹眨甚。如此月余,天氣漸熱,西瓜上市,頗思啖食。購一大瓜,重十斤許,于晚間獨啖四分之一,食畢即睡。次日晨起,齦腫全消,瘡口愈合,自此安然。至今已年余,亦來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