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治婦人立身以來全不產(chǎn),及斷緒久不產(chǎn)三十年者。
樸硝 牡丹皮 當(dāng)歸 大黃(蒸一飯久) 桃仁(湯去皮尖,面炒,各半兩) 細(xì)辛(去苗)
濃樸(去粗皮切,姜制炒) 赤芍藥 桔梗 人參 茯苓 桂(去皮) 甘草(炙) 牛膝(酒浸)
橘皮(各三錢一字)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虻蟲(去嘴翅,炒焦) 人蛭(切炒,各四十枚)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酒各一盞半,煎取六分,去滓,空腹服,日三夜一,溫覆,得少汗,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小豆汁;斟酌下盡,若力弱,大困不堪者,只一二服止。然恐惡物不盡,不得藥力,能盡服盡好;不爾,著坐導(dǎo)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