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查古籍
《串雅內(nèi)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shù)經(jīng)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公元 1241 年)宋.施發(fā)(政卿)著。三卷。先總論脈法,次辨明 24 種脈的形象和主病,最后敘述傷寒雜病 等 21 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及婦人病脈、胎脈和小兒病的脈法等。
惺惺散(治變蒸傷于風寒發(fā)熱,痰嗽煩渴)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桔梗 川芎 白芍藥(酒炒) 天花粉 甘草(各三分半)
如變癥甚,加朱砂、全蝎各三分,麝香一字,以防驚風之候。
如感冒風寒,加柴胡、前胡、防風各二分半。
如傷風汗多,加生黃 五分。
如傷寒無汗,加蘇葉三分。
如喘甚,加貝母、杏仁各二、三分。
如便泄,加砂仁(炒)二、三分。
如有驚風,加酸棗仁(另炒)二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