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茇、一作撥
燥,除胃冷,散浮熱
辛熱除胃冷,溫中下氣,消食祛痰。
治水瀉氣?。ㄅH辄c服),虛冷腸鳴(亦入大腸經(jīng)),冷痰惡心,嘔吐酸水, 癖陰疝。
辛散陽明之浮熱,治頭痛(偏頭痛者,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干姜、蓽茇、細辛,熱痛宜石膏、牙硝,風痛宜皂角、僵蠶、蜂房、二烏,蟲痛宜鍛石、雄黃),鼻淵。多服泄真氣,動脾肺之火,損目。
出南番,嶺南亦有。類椹子而長,青色,去挺用頭。醋浸。刮凈皮粟,免傷人肺。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茇、一作撥
燥,除胃冷,散浮熱
辛熱除胃冷,溫中下氣,消食祛痰。
治水瀉氣?。ㄅH辄c服),虛冷腸鳴(亦入大腸經(jīng)),冷痰惡心,嘔吐酸水, 癖陰疝。
辛散陽明之浮熱,治頭痛(偏頭痛者,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干姜、蓽茇、細辛,熱痛宜石膏、牙硝,風痛宜皂角、僵蠶、蜂房、二烏,蟲痛宜鍛石、雄黃),鼻淵。多服泄真氣,動脾肺之火,損目。
出南番,嶺南亦有。類椹子而長,青色,去挺用頭。醋浸。刮凈皮粟,免傷人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