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雜病論》 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形似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而發(fā)熱、脈浮者,解之當汗出愈。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jīng)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

    脈浮熱甚,反以火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唾血。

    微數(shù)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nèi)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fù)也。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也。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