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太陽經(jīng)病,陰盛陽亡,則入太陰脾臟。如大汗之后,亡其胃津,以致土燥生煩,不得眠臥,時欲飲水者,此將成人參白虎證。宜少少與水,滋其土燥,令胃氣調(diào)和則愈。以在大汗之后,陽氣新虛,恐飲冷多而土敗也。若燥熱大作,少水不救盛火,則用白虎(方在“太陽”)。若汗后脈浮,小便不利,熱微消渴者,則是陽虛濕動,宜用五苓。蓋脾土濕陷,木郁生風,津亡燥動,是以消渴。疏泄不行,故小便不利。五苓燥土濕而達木郁,通經(jīng)解表,是良法也。汗泄陽虛,陰濕易動,凡脈候浮數(shù),口渴心煩,而所飲不多,多便不受,即是五苓證,勿服白虎也。(方在“太陽”)。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太陽經(jīng)病,陰盛陽亡,則入太陰脾臟。如大汗之后,亡其胃津,以致土燥生煩,不得眠臥,時欲飲水者,此將成人參白虎證。宜少少與水,滋其土燥,令胃氣調(diào)和則愈。以在大汗之后,陽氣新虛,恐飲冷多而土敗也。若燥熱大作,少水不救盛火,則用白虎(方在“太陽”)。若汗后脈浮,小便不利,熱微消渴者,則是陽虛濕動,宜用五苓。蓋脾土濕陷,木郁生風,津亡燥動,是以消渴。疏泄不行,故小便不利。五苓燥土濕而達木郁,通經(jīng)解表,是良法也。汗泄陽虛,陰濕易動,凡脈候浮數(shù),口渴心煩,而所飲不多,多便不受,即是五苓證,勿服白虎也。(方在“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