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科匯纂》 金刃傷

    耀山曰∶凡金刃傷,失血之癥也,有輕重淺深之分。如出血太多,脈宜安靜,最忌躁促經(jīng)云∶金瘡出血,沉小者生,浮大者死。傷口平置,不辨可明;若傷深而重者,癥必大脈已傷,血飛筋斷也。宜服八珍、十全等湯補之,甚者獨參湯。素有熱者,兼以涼血;因有怒者,兼以清肝;煩渴昏憒者,定心補脾;筋骨拘攣者,滋腎補血。其傷處必將自己小便淋洗,如傷久欲換敷藥,亦以小便洗之,功能止痛不潰,即見水亦無礙。如輕淺之傷,血止即痊,后雖潰爛,亦無大害。所集止血藥方,備述以便選用。

    《集證》云∶凡殺傷不透膜者,以乳香、沒藥各一皂子大研爛,以小便半盞,好酒半盞煎半溫服,然后用花蕊石散或烏賊魚骨為末,敷瘡口上即止。昔推官宋 ,定驗兩處殺傷,氣偶未絕,亟命保甲取蔥白,熱鍋炒熱,遍敷傷處,繼而呻吟,再易蔥白,傷者無痛矣。

    《陳氏選粹》云∶凡臨陣致傷,輕重不同。諸集載方皆治其外者,已試之法以涂抹固無;但交鋒之人,呼吸生死,兼之被傷,神思不免昏迷。若出血過多因至憒亂者,則大劑參、、歸、術(shù)、芎、地之藥,必須多服,安得專治其外而忘其內(nèi)者。若至變癥,又當(dāng)于惡候各條參酌焉。

    《延壽方》∶治金瘡出血不止,用冷水浸之即止。或用熱湯,以故布蘸湯罨之,亦止。

    《梅師方》∶治血出不止,取蔥炙熱,挪汁涂之即止。如腫痛者,用生牛膝搗敷立止,又用桑柴灰篩細敷之。若出血甚多而冷者則殺人,宜炒鹽三錢,酒調(diào)服之。

    《異苑方》∶用活鹿草,即土牛膝葉,治金瘡折傷敷之效,一名地菘。

    《廣利方》∶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為末,用酒或米飲服二錢,漸加之,仍以末敷瘡口即良驗?;蛴明梓虢吣┓笾⒅?。如刀斧損傷者,用新桑皮燒灰,和馬糞涂之瘡上,數(shù)易,亦可煮汁服之。

    《集簡方》∶治刀斧傷,用獨殼大栗研敷,或倉卒嚼爛亦可,或荷葉燒研搽之,或用韭汁和風(fēng)化鍛石,日干為末敷之效,或用香爐灰罨之,止血生肌。

    《事林廣記》∶治金瘡出血,用云母粉敷之,妙絕。

    《積德堂方》∶用寒水石、瀝青等分為末,干摻之,勿犯水。寄園云∶瀝青同半夏末之,且不痛而無瘢。

    《醫(yī)學(xué)集成》∶治金瘡,以石炭研末濃敷之。瘡深不宜速合者,加滑石摻之。石炭,即今之煤石也。

    《救急方》∶用白礬、黃丹等分為末,敷之最妙。

    《永類鈐方》∶治血出不止,以嫩紫蘇、桑葉同搗貼之。

    孟詵《食療》∶治出血不止,用小薊苗搗爛涂之。

    《袖珍方》∶治金瘡?fù)床豢扇陶?,用籬上婆婆針袋兒,擂水服,仍以渣罨瘡口立效。

    《筆峰雜興》∶治金瘡,用何首烏末敷之即止,神效。

    《儒門事親》∶治金瘡血出,用白薇為末貼之。

    藺氏《經(jīng)效方》∶治金瘡血出不止,用生面干敷之,五、七日即愈。

    《百一方》∶治金瘡出血,蔥白、砂糖等分研封之,痛立可止,更無瘢痕也。

    崔元亮方∶用石榴花半斤,鍛石一升,搗和陰干,敷之立止。

    唐瑤《經(jīng)驗方》∶用瀝青少加生銅屑,摻之立愈。

    《急救方》∶治刀傷血出不止,用紫藤香,即降香佳者,瓷瓦刮下,石碾碾細,敷之血,又無瘢痕。若刀刃傷痛不可止,用好雞骨炭,擲地上鏗然有聲者,與松香透明者,等分捶成一塊,再多用老韭菜汁拌入陰干,如此拌捶三、四遍后,為細末收貯,上巳、端午、七夕等日制之,敷患處痛立止,完好如常。若血流不止,用千年鍛石摻之,或生半夏末研敷,或用干面和白糖撒傷處皆效。

    《食物本草》∶治刀杖金瘡,用天鵝絨毛貼之,立愈。

    《扶壽方》∶用生姜嚼敷,次日即生肉,甚妙。

    《濟急方》∶用白芨、 石膏等分為末摻之,亦可收口。

    《勝金方》∶用燈心嚼爛敷之,立止。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