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先期者,木氣之疏泄,崩漏之機(jī)也;后期者,木氣之遏郁,閉結(jié)之機(jī)也。其原總由于脾濕而肝陷。木氣郁陷,不得發(fā)揚(yáng),則經(jīng)血凝瘀,莫能通暢,無論先期后期,血必結(jié)澀而不利。
其通多而塞少者,木氣泄之,故先期而至。以經(jīng)血上行,則血室不見其有余,必月滿陰盈而后來,血陷則未及一月,而血室已盈,是以來早。其塞多而通少者,木不能泄,則后期而至。以木氣郁遏,疏泄不行,期過一月,而積蓄既多,血室莫容,然后續(xù)下,是以來遲也。
桂枝姜苓湯
丹皮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首烏三錢干姜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經(jīng)水先期。
姜苓阿膠湯
丹皮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干姜三錢丹參三錢首烏三錢阿膠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經(jīng)水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