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害利》 青蒙石

    作者: 凌奐

    〔害〕其功消積滯,墜痰涎,誠為要藥。然攻擊太過,性復(fù)沉墜,凡積滯癥結(jié),脾胃壯實者可用。如虛弱者忌用。小兒驚痰,食積實熱,初發(fā)者可用,虛寒久病者忌之。王隱君制滾痰丸法,謂百病皆生于痰,虛實寒熱概用,殊為未妥。不知痰有二因∶因于脾胃不能運化,積滯生痰,或多食酒面濕熱之物,以致膠固稠粘,咯吐難出者用之,豁痰利竅,除熱泄結(jié),應(yīng)如桴鼓;因于陰虛火炎,煎熬津液,凝結(jié)為痰,或發(fā)熱聲啞,痰血雜出者,如誤服之,則陰愈虛,陽火反熾,痰熱未退,而脾胃先為敗矣。前人立方,不能無弊,在后人善于簡擇耳。

    〔利〕甘咸平,入肺胃大腸,能平肝下氣,化頑痰痞結(jié),行食積停留。

    〔修治〕出江北諸山,有青白二種,以堅細青黑,中有白星點者為佳。用坩鍋一個,以蒙石打碎,入硝石等分拌勻,炭火簇定, 至消盡,其石色如金為度,取出如無金星者,不入藥。研末水飛,去火毒,曬干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xué)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jì)之前藥學(xué)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xué)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xué)敏
  • 作者:
    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