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害〕純陽之氣,雖除寒濕,散風(fēng)邪,然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大腸積熱下血,咸不宜用。凡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陰痿腳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一切陰虛陽盛,火熱沖上,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癥,法所咸忌。陰虛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詵曰∶五月食椒,損氣傷心,令人多忘。
別錄曰∶大熱多食,令人乏氣喘促。閉口椒有毒,能殺人。
〔利〕辛熱,入脾、肺、右腎、命門,溫脾胃而擊三焦之冷滯,補(bǔ)元陽而蕩六腑之沉寒。
燥濕發(fā)汗,消食除脹;治腎氣上逆,能導(dǎo)火歸元;止嘔吐瀉利,消痰飲水腫,通血脈而消痿痹,行肢節(jié)而健機(jī)關(guān),破癥瘕,安蛔蟲,蟲聞椒即伏。
椒稟純陽之性,乃除寒濕,散風(fēng)邪,溫脾胃,暖命門之要藥。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脹腫滿定喘,可塞耳聾。塞耳聾者,通關(guān)補(bǔ)腎之功也。
〔修治〕蜀產(chǎn),肉濃皮皺,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去里面黃殼,取紅用,名椒紅,得鹽良。中其毒者,用涼水麻仁漿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紋低,禁忌俱同川椒。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害〕純陽之氣,雖除寒濕,散風(fēng)邪,然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大腸積熱下血,咸不宜用。凡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陰痿腳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冷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一切陰虛陽盛,火熱沖上,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癥,法所咸忌。陰虛火旺之人,在所大忌。
詵曰∶五月食椒,損氣傷心,令人多忘。
別錄曰∶大熱多食,令人乏氣喘促。閉口椒有毒,能殺人。
〔利〕辛熱,入脾、肺、右腎、命門,溫脾胃而擊三焦之冷滯,補(bǔ)元陽而蕩六腑之沉寒。
燥濕發(fā)汗,消食除脹;治腎氣上逆,能導(dǎo)火歸元;止嘔吐瀉利,消痰飲水腫,通血脈而消痿痹,行肢節(jié)而健機(jī)關(guān),破癥瘕,安蛔蟲,蟲聞椒即伏。
椒稟純陽之性,乃除寒濕,散風(fēng)邪,溫脾胃,暖命門之要藥。
椒目苦辛少毒,善消水脹腫滿定喘,可塞耳聾。塞耳聾者,通關(guān)補(bǔ)腎之功也。
〔修治〕蜀產(chǎn),肉濃皮皺,為川椒,比秦椒略小。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去里面黃殼,取紅用,名椒紅,得鹽良。中其毒者,用涼水麻仁漿解之。
秦椒,俗名花椒。比川椒味短,紋低,禁忌俱同川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