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陳氏婦,腸鳴腹痛,大便溏瀉,合目即汗出,下午潮熱。醫(yī)謂潮熱盜汗,乃虛怯之癥,加之泄瀉,脾氣壞矣,視為不治。浼予診之,右脈濡數(shù),左脈洪數(shù)。予曰∶此郁火痰積癥也。蓋憂傷肺、思傷脾,飲食因而不化,積而生痰,故腹痛溏瀉。但理中焦,消去痰積可瘳也。以四君子湯加半夏曲、滑石、紅曲、麥芽、苡仁、酒炒白芍藥、酒炒黃連、牡蠣、桔梗八帖,而病去如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nèi)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陳氏婦,腸鳴腹痛,大便溏瀉,合目即汗出,下午潮熱。醫(yī)謂潮熱盜汗,乃虛怯之癥,加之泄瀉,脾氣壞矣,視為不治。浼予診之,右脈濡數(shù),左脈洪數(shù)。予曰∶此郁火痰積癥也。蓋憂傷肺、思傷脾,飲食因而不化,積而生痰,故腹痛溏瀉。但理中焦,消去痰積可瘳也。以四君子湯加半夏曲、滑石、紅曲、麥芽、苡仁、酒炒白芍藥、酒炒黃連、牡蠣、桔梗八帖,而病去如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