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實驗動物科學》 八、中醫(yī)“證”的動物模型

    中醫(yī)“證”的模型是在動物身上復制臨床不同的癥候,以不同的證型表現(xiàn)出來。

    (一)陽虛模型

    肌注醋酸氫化考的松,口服地巴唑,羥基脲或手術切除雙側腎上腺。

    (二)陰虛模型

    喂飼甲狀腺片、皮下注射L-甲狀腺素鈉鹽,人工高位小腸側瘺手術。

    (三)脾虛模型

    喂飼含大黃、玄明粉、番瀉葉的低蛋白飲食,或皮下注射利血平。

    (四)寒證模型

    三聯(lián)疫苗腹腔注射,口服寒涼瀉。

    (五)熱證模型

    口服或注射溫熱藥。

    (六)里實證模型

    強毒細菌注入狗闌尾肌層。

    (七)血瘀模型

    皮下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家兔劑量1.5g/kg;家兔靜脈注射10%葡聚糖生理鹽水,5ml/kg體重;大鼠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2ml/次,日2次,加水刺激5分鐘處置1~2日。

    (八)血虛模型

    于實驗第1、4、7天皮下注射2%乙酰基苯肼生理鹽水溶液,每100g體重第1次注1ml,第2、3次注0.5ml。小鼠隔日1次放血,共7次,放血量每次量為總血量的20%,以后各次均為0.5ml,限食。

    (九)肝郁模型

    選用大鼠,以艾葉注射液2ml (含生藥2.0g),腹腔注射,每日1次,半月后改為隔日1次。小鼠注射艾葉注射液0.6ml(含生藥0.3g)腹腔內(nèi)注入,每日1次。均約注后40天左右形成模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