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實驗動物科學(xué)》 四、用于融合的動物骨髓細胞系

    淋巴細胞雜交瘤(Lymphocytic Hybridoma)技術(shù)需要骨髓細胞系(Myeloma Cell Line)。在淋巴細胞融合技術(shù)中,理想的骨髓瘤細胞系應(yīng)能獲得高融合率,并得到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有些骨髓瘤細胞系不僅融合率不高,而且本身分泌免疫球蛋白(Ig),致使雜交瘤細胞仍分泌親系骨髓瘤的Ig鏈。據(jù)估計,細胞融合時,在兩種重鏈和兩種輕鏈隨機組合的情況下,得到的雜交瘤可能產(chǎn)生10種Ig分子,特異性抗體只占其總量的1/16。為了得到只分泌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需選擇本身不產(chǎn)生Ig的骨髓瘤細胞系。其次,適用的骨髓瘤細胞系應(yīng)對8-氮雜鳥嘌呤(8-azaguanine,8-AG)或6-硫鳥嘌呤(6-thioguanine,6-TG)有抗藥性,缺乏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zhuǎn)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不能利用外源性次黃嘌呤(H),在含HAT(次黃嘌呤Aypoxanthine,氨基蝶呤Aminopterin,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的培育液中死亡。

    現(xiàn)已建立的用于B細胞雜交瘤技術(shù)的小鼠和大鼠的骨髓細胞系有下列幾種

    (一)小鼠骨髓瘤細胞系

    1.小鼠P3-NS1/1-Ag4-1(1976年kohler)。是常用的骨髓瘤細胞系,來源NS1/1是小鼠骨髓瘤P3(MOPC21)細胞系的亞系,P3細胞分泌IgG1(K)。NS1/1細胞不合成重鏈(rl),只合成而不分泌輕鏈(K).P3-NS1/1-Ag4-1是NS1/1的亞系,抗8-Ag(20μg/ml),在HAT培養(yǎng)液中死亡。

    2.小鼠P3-X63-Ag8。是Kohler和Milstein首次獲得產(chǎn)生McAb雜交瘤所用的骨髓瘤細胞系。來源:它來自BALB/c小鼠的P3(MOPC21)骨髓瘤細胞系,分泌IgG1(K),抗8-AG(20μg/ml),在HAT培養(yǎng)液中不生長。

    3.小鼠P3-X63-Ag8.653(1979年Kearney)。是P3-X63-Ag8的亞克隆,不可逆地喪失表達免疫球蛋白rl重鏈和K輕鏈的能力,其生長特性、融合率及所產(chǎn)生的雜交瘤細胞系的穩(wěn)定性等方面均可與PS-X63-Ag8或P3-NS1/1-Ag4-1相比擬。

    4.小鼠P3-X63-Ag8-U1(1980年Sharon)。是P3-X63-Ag8骨髓瘤細胞系的變系。P3-X63-Ag8分泌重鏈(rl)和輕鏈(K),P3-NS1/1-Ag4-1則只合成而不分泌輕鏈(K)。

    5.小鼠SP2/O-Ag14(1978年Shulman)。Kohler等將PS-X63-Ag8骨髓瘤細胞系與具有抗綿羊紅細胞活性、產(chǎn)生r2b重鏈和K輕鏈的BALB/c小鼠脾細胞融合得到雜交瘤細胞系Sp2/HLGK,從后者得到的Sp2/HL-Ag進行再克隆,得到Sp2-Ag14。它抗8-AG,在HAT培養(yǎng)液中死亡,不分泌Ig鏈,其細胞含有約73個染色體,比P3-X63-Ag8骨髓瘤細胞系多8個染色體,用其融合得到的雜交瘤數(shù)與P3-X63-Ag8相似。

    6.小鼠45.6TG1.7(1976年Margulies?。?。來源于小鼠MPC-11骨髓瘤,分泌重鏈(r2b)和輕鏈(k),抗6-TG(5μg/ml),在HAT培養(yǎng)液中死亡。

    7.小鼠45.6TG1.7.5(1980年Sharon)。是45.6TG1.7骨髓瘤細胞系的亞系。

    8.小鼠PuBul-Ou(1976年Kohler)。是分泌IgG2a(k)的骨髓瘤細胞系,對哇巴因(Ouabain)抗藥。

    (二)大鼠骨髓瘤細胞系

    在細胞融合技術(shù)中,使用大鼠骨髓瘤細胞系的優(yōu)點是,從帶瘤大鼠得到的血清和腹水量約比小鼠高10倍,適于大量生產(chǎn)McAb或同種異型的抗大鼠抗體。

    1.大鼠Y3-Ag1.2.3(1979年Galfre)。Lou系大鼠的骨髓瘤經(jīng)體外培養(yǎng)獲得的細胞系R210,從它得到抗8-AG的亞系210·RCr3.Agl(分泌k輕鏈),后者經(jīng)兩次克隆,選獲Y3-Ag1.2.3。它經(jīng)5個月連續(xù)培養(yǎng)后,與脾細胞的融合率可達到小鼠髓瘤細胞系的水平。在顯微鏡下,Y3-Ag1.2.3系及其雜交瘤細胞比小鼠P3-X63-Ag8骨髓瘤細胞要小的多。它在OMM培養(yǎng)液(含5%胎牛血清)生長良好,在軟瓊脂易產(chǎn)生克隆。Y3-Ag1.2.3及其雜交瘤所產(chǎn)生的克隆,細胞分布較分散,不象小鼠×小鼠雜交瘤的克隆細胞密集。用它與DA系大鼠脾細胞融合,獲得抗小鼠IgG的大鼠McAb。其雜交瘤YAZ/4OH(LK)細胞接種在(LOU×DA)F1大鼠可以產(chǎn)生腫瘤,帶瘤大鼠血清中抗體含量為10~15mg/ml。因此認為210.RCY3-Ag1.2.3是適用于大鼠×大鼠細胞融合的骨髓瘤細胞系。

    2.大鼠YB2/o(1982和Kilmaruin)。此細胞系不分泌k輕鏈。將YB2/o及Y3-Ag1.2.3分別與經(jīng)酵母微管蛋白免疫的大鼠脾細胞融合,結(jié)果證明兩者均適用作細胞融合的親系,而且YB2/O產(chǎn)生的雜交瘤不分泌骨髓瘤的抗體鏈。接種雜交瘤的大鼠血清滴度可達1:106。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