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時方妙用》 五淋癃閉

    作者: 陳念祖

    淋?。”愕螢r澀痛.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是也.古人分為五種.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勞淋.從勞役而得.氣淋.氣滯不通.臍下悶痛.血淋.瘀血停蓄.莖中割痛.皆為熱結(jié)膀胱所致.而治者.卻不重在膀胱.而重在三焦.經(jīng)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此數(shù)語.數(shù)百年來注家俱誤.不知津液為汗之源.膀胱氣化.則能出汗故仲景發(fā)汗法.必取之太陽也水道為行水之道.三焦得職.則小水通調(diào).須知外出為膀胱之津液.下出為三焦之水道也.又有清心之法.以心與小腸相表里也.又有清肝之法.以肝主疏泄也.又有補腎之法.以腎為司水之臟也.治三焦與膀胱之正法.則用五淋散.清心滋腎.則用導赤散.清肝.則用龍膽瀉肝湯之類.至于癃閉癥.小便點滴不通.甚則脹悶欲死.其病源亦同前癥.而治法更進一步.有用八味丸.倍桂附.蒸動腎氣以開關(guān)者有用滋腎丸.滋陰以化陽者.有用補中益氣湯.服后以手探吐者.(如滴水之器.閉其上竅而倒懸之.點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閉.則下竅通矣.)有用五淋散.

    加入麻黃杏仁.以取微汗.(麻黃力猛.能通陽氣于至陰之地.下肺氣.主皮毛.配杏仁以降氣下達州都.導水必自高原之義也.)有用人參麻黃各一兩.水煎服者.夏月不敢用麻黃.有用紫蘇防風杏仁各三錢水煎服溫覆取微汗者.有用白菊花根搗爛.以生白酒沖和取汁溫飲者有用水母四兩. 薺十四粒.水煎服者.有用皂角蔥頭王不留行各數(shù)兩.煎湯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下體.久之熱氣內(nèi)達.壅滯自開而便通者.務宜審其脈癥而施治.不可執(zhí)一.

    脈宜浮大.忌細?。?/p>

    五淋散.(五十通治五淋癃閉.)

    加減法.氣淋.加荊芥香附生麥芽.

    ○血淋.加牛膝桃仁紅花生地.入麝香少許.

    ○石淋.送下六一散三錢.

    ○膏淋.合萆 厘清飲.

    ○勞淋.合補中益氣湯.

    ○如過服金石藥.

    與老人陽已痿.思色以降其精.致精內(nèi)敗而為淋.加萆 石菖蒲菟絲子以導之.

    六一散.(五十二石淋) 萆 厘清飲.(八十三膏淋) 導赤散.(四十九赤淋.) 龍膽瀉肝湯.(九十七莖腫莖中痛甚宜之) 補中益氣湯.(五氣淋.) 六味丸(十四水虛.) 八味丸.(十五冷淋.) 濟生腎氣丸.(一百零二扶陽以化陰.) 滋腎丸.(九十四滋陰以化陽.) 四生丸(一百血淋.) 百合湯.(九十三氣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