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崇原》 甘遂

    作者: 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續(xù)成

    氣味苦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積聚,利水谷道。

    (甘遂始出太山及代郡,今陜西、江東、京口皆有。苗似澤漆,莖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色赤,肉色白,作連珠狀,大如指頭,實重者良。)

    土味曰甘,徑直曰遂。甘遂味苦,以其泄土氣而行隧道,故名甘遂。土氣不和,則大腹。

    隧道不利,則疝瘕。大腹則腹?jié)M,由于土不勝水,外則面目浮腫,內(nèi)則留飲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氣也。為疝為瘕則癥堅積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則水氣散,谷道利則宿積除,甘遂行水氣而通宿積,故利水谷道。

    (《乘雅》論∶甘遂其為方也,為大,為急。其于劑也,為通,為泄。但氣味苦寒,偏于熱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