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味苦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fā)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
(常山又名恒山,出益州及漢中,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皆有。生山谷間,莖高三四尺,圓而有節(jié),其葉似茗,兩兩相對,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常山者,根之名也。
狀似荊根,細實而黃者,謂之雞骨常山,用之最勝,其苗別名蜀漆。古時根苗皆入藥用,今時但用常山,不用蜀漆,猶之赤箭、天麻,但用天麻,無有用赤箭者,蓋以其苗不復遠市耳。)
恒山,北岳也。后以漢文帝諱恒,遂改名常山。此草名常山,亦名恒山。李時珍疑其始出于常山,故得此名,余以此思常山之草,蓋稟西北金水之化而氣出于東南。主治傷寒之寒熱者,從西北之陰而外出于陽也。熱發(fā)溫瘧者,乃先發(fā)熱之溫瘧。溫瘧病藏于腎,常山從西北而出于東南,則溫瘧可治也。神氣乃浮,則鬼毒自散。陽氣外行,則胸中痰結自消,痰結消而吐逆亦平矣。
愚按∶傷寒寒熱,言傷寒之病,先寒后熱也。熱發(fā)溫瘧,言溫瘧之病,先熱發(fā)而后寒也。
言不盡意,以意會之。
《陰陽離合論》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是太陽之氣根于少陰,主于膚表。常山從少陰而達太陽之氣以外出,所謂因于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者,是也。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味苦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fā)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
(常山又名恒山,出益州及漢中,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皆有。生山谷間,莖高三四尺,圓而有節(jié),其葉似茗,兩兩相對,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常山者,根之名也。
狀似荊根,細實而黃者,謂之雞骨常山,用之最勝,其苗別名蜀漆。古時根苗皆入藥用,今時但用常山,不用蜀漆,猶之赤箭、天麻,但用天麻,無有用赤箭者,蓋以其苗不復遠市耳。)
恒山,北岳也。后以漢文帝諱恒,遂改名常山。此草名常山,亦名恒山。李時珍疑其始出于常山,故得此名,余以此思常山之草,蓋稟西北金水之化而氣出于東南。主治傷寒之寒熱者,從西北之陰而外出于陽也。熱發(fā)溫瘧者,乃先發(fā)熱之溫瘧。溫瘧病藏于腎,常山從西北而出于東南,則溫瘧可治也。神氣乃浮,則鬼毒自散。陽氣外行,則胸中痰結自消,痰結消而吐逆亦平矣。
愚按∶傷寒寒熱,言傷寒之病,先寒后熱也。熱發(fā)溫瘧,言溫瘧之病,先熱發(fā)而后寒也。
言不盡意,以意會之。
《陰陽離合論》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是太陽之氣根于少陰,主于膚表。常山從少陰而達太陽之氣以外出,所謂因于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