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腸,與宿糞相結,腹中大痛,是為蛔結。
【治驗】
一朱子佩女,痧發(fā)痛極,頭汗如雨。延余診之,脈芤而洪實,放痧不出,刮痧不起。用細辛大黃丸微冷服,又用荊芥銀花湯稍冷服。又三日,痧筋乃現(xiàn),放之。服藥如前,腹痛不止,至十九日,日用藥加大黃,大便下死蛔三條,結糞亦下,痛尤不止,又現(xiàn)痧筋,放之,服前藥,乃愈。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腸,與宿糞相結,腹中大痛,是為蛔結。
【治驗】
一朱子佩女,痧發(fā)痛極,頭汗如雨。延余診之,脈芤而洪實,放痧不出,刮痧不起。用細辛大黃丸微冷服,又用荊芥銀花湯稍冷服。又三日,痧筋乃現(xiàn),放之。服藥如前,腹痛不止,至十九日,日用藥加大黃,大便下死蛔三條,結糞亦下,痛尤不止,又現(xiàn)痧筋,放之,服前藥,乃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