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痧毒沖心則昏迷;痧毒沖肺則氣喘痰壅,甚則鼻衄;痧毒入肝則胸脅疼痛,不能轉(zhuǎn)動,甚則血涌由吐而出;痧毒流于大腸,則大便血;流于膀胱,則小便血。治宜先清其痧毒之氣,順其所出之路,則氣自順而血自寧矣。若不知治,緊則變在頃刻,遲則變成勞弱,或時時便血溺血難愈。
【治驗】
一孫盛元痧脹,放痧不服藥,變筋骨疼痛。十日后,吐血甚多,疼痛不愈。延余,診其脈芤,此痧氣已退,尚存瘀血,用桃仁、紅花活血之劑,四服而痊。
一潘國安痧脹鼻衄,是痧氣由衄而泄,用清涼至寶飲而痊。
一周瑞亭子六歲,痧痛大便紅。延余,令放痧,服散痧消瘀活血之劑而痊。
一何君叔女痧痛,溺血甚多。延余,令放痧,不愈。用荊芥薄荷湯加益母、金銀花、牛膝、連翹治之而痊。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痧毒沖心則昏迷;痧毒沖肺則氣喘痰壅,甚則鼻衄;痧毒入肝則胸脅疼痛,不能轉(zhuǎn)動,甚則血涌由吐而出;痧毒流于大腸,則大便血;流于膀胱,則小便血。治宜先清其痧毒之氣,順其所出之路,則氣自順而血自寧矣。若不知治,緊則變在頃刻,遲則變成勞弱,或時時便血溺血難愈。
【治驗】
一孫盛元痧脹,放痧不服藥,變筋骨疼痛。十日后,吐血甚多,疼痛不愈。延余,診其脈芤,此痧氣已退,尚存瘀血,用桃仁、紅花活血之劑,四服而痊。
一潘國安痧脹鼻衄,是痧氣由衄而泄,用清涼至寶飲而痊。
一周瑞亭子六歲,痧痛大便紅。延余,令放痧,服散痧消瘀活血之劑而痊。
一何君叔女痧痛,溺血甚多。延余,令放痧,不愈。用荊芥薄荷湯加益母、金銀花、牛膝、連翹治之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