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溫。
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大觀本》,作黑字,據(jù)《吳普》增)。
《吳普》曰:黍,神農(nóng)甘無毒,七月取,陰干,益中補氣。(《御覽》)
案《說文》云:黍、禾屬而粘者,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鬃釉唬菏蚩蔀榫疲倘胨??!稄V雅》云:粢黍稻,其采謂之禾。齊氏要術引記勝之書曰:黍,忌丑,又曰黍,長于已,壯于酉,生于戍,老于亥,死于丑,惡于丙午,忌于丑寅卯,按黍,即糜之種也。
上米谷,中品三種,舊二種,大小豆為二,無粟米黍米,今增。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jīng)絡 、病證、治則、預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溫。
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大觀本》,作黑字,據(jù)《吳普》增)。
《吳普》曰:黍,神農(nóng)甘無毒,七月取,陰干,益中補氣。(《御覽》)
案《說文》云:黍、禾屬而粘者,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鬃釉唬菏蚩蔀榫疲倘胨??!稄V雅》云:粢黍稻,其采謂之禾。齊氏要術引記勝之書曰:黍,忌丑,又曰黍,長于已,壯于酉,生于戍,老于亥,死于丑,惡于丙午,忌于丑寅卯,按黍,即糜之種也。
上米谷,中品三種,舊二種,大小豆為二,無粟米黍米,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