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龍骨非無真者,特不易得耳。藥肆所售,乃龍蟄土中,至春啟蟄上騰。其所伏處,土遂粘埴似石而形似龍,故其用與真龍為近。
龍為東方之神而骨粘舌,其用在心肝二經(jīng)為多。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安魂魄,鎮(zhèn)驚癇。
至徐氏謂龍骨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故傷寒邪氣未盡者亦用之。鄒氏謂龍骨牡蠣,推挽空靈之陰陽,與他發(fā)斂著物之陰陽者異。故桂枝柴胡兩湯,可以會合成劑,龍骨攝陽以歸土,牡蠣據(jù)陰以召陽。二說皆極精。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龍骨非無真者,特不易得耳。藥肆所售,乃龍蟄土中,至春啟蟄上騰。其所伏處,土遂粘埴似石而形似龍,故其用與真龍為近。
龍為東方之神而骨粘舌,其用在心肝二經(jīng)為多。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安魂魄,鎮(zhèn)驚癇。
至徐氏謂龍骨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故傷寒邪氣未盡者亦用之。鄒氏謂龍骨牡蠣,推挽空靈之陰陽,與他發(fā)斂著物之陰陽者異。故桂枝柴胡兩湯,可以會合成劑,龍骨攝陽以歸土,牡蠣據(jù)陰以召陽。二說皆極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