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
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根及根莖,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陰處濕地或山坡草地水邊、溝邊等水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細柄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橫生,較粗長,具多數(shù)肉質(zhì)圓柱狀根。莖纖細,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莖上部或節(jié)上常被黃褐色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5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有幾個腺體,邊緣有小圓齒或小鋸齒,無毛;葉脈5-8對?;▋尚裕偦ü<?,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針形苞片;花紅紫色;萼片2,半卵形,不等側(cè),一邊透明,有細齒;旗瓣圓形,中肋龍骨狀突起,先端有小喙,翼瓣無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背面有鈍小耳,唇瓣檐部舟狀,下延長成內(nèi)彎的長距;雄蕊5,花藥鈍。蒴果線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性狀鑒別 根莖疙瘩形,常連接成結(jié)節(jié)狀,上部殘留長短不等的莖痕,下部簇生多數(shù)圓柱形細根,彎曲,長5-10cm,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皺縮,具細縱紋。質(zhì)稍松泡,海綿樣,易折斷,斷面棕紅色,有亮晶小點。氣微,味微咸,嚼之無渣而稍刺喉。
辛;苦;微溫
理氣活血止痛。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腫痛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根及根莖,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陰處濕地或山坡草地水邊、溝邊等水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細柄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橫生,較粗長,具多數(shù)肉質(zhì)圓柱狀根。莖纖細,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莖上部或節(jié)上常被黃褐色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5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有幾個腺體,邊緣有小圓齒或小鋸齒,無毛;葉脈5-8對?;▋尚裕偦ü<?,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針形苞片;花紅紫色;萼片2,半卵形,不等側(cè),一邊透明,有細齒;旗瓣圓形,中肋龍骨狀突起,先端有小喙,翼瓣無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背面有鈍小耳,唇瓣檐部舟狀,下延長成內(nèi)彎的長距;雄蕊5,花藥鈍。蒴果線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疙瘩形,常連接成結(jié)節(jié)狀,上部殘留長短不等的莖痕,下部簇生多數(shù)圓柱形細根,彎曲,長5-10cm,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皺縮,具細縱紋。質(zhì)稍松泡,海綿樣,易折斷,斷面棕紅色,有亮晶小點。氣微,味微咸,嚼之無渣而稍刺喉。
性味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