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粱米

    《中藥大辭典》: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出處

    《別錄》

    來源

    為植物白粱種仁。

    原形態(tài)

    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

    性味

    《別錄》:"甘,微寒,無毒。"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氣,除熱。治胃虛嘔吐,煩渴。

    ①《別錄》:"除熱,益氣。"

    ②孟詵:"患胃虛并嘔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除胸膈中客熱,移五臟氣,續(xù)筋骨。"

    ③《綱目》:"炊飯食之,和中,止煩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或煮粥。

    復(fù)方

    ①治中風(fēng),心脾熱,言語蹇澀,精神昏憒,手腳不遂,口喎面戾:白粱米三合,荊芥一握,薄荷葉一握,豉三合。以水三大盞,煮荊芥、薄荷、豉,取汁二盞,澄濾過,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粱米粥)

    ②治蓐勞:豬腎一具(切,去筋),淡豆豉五合(綿裹),白粱米三合,蔥白(切)一升,人參、當(dāng)歸各一兩。水三升,煎八合,分二服。(《普濟(jì)方》粱豉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粱米拼音注音Bái Liánɡ Mǐ別名

    白米

    英文名seed of Foxtail Millet出處

    出自1.《別錄》。

    2.陶弘景:白梁,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饗,亦以除熱也。

    3.《唐本草》:白梁,穗大多毛且長。諸梁都相似,而白梁谷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黃梁之亞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黃梁,非白梁也。然梁雖粟類,細(xì)論則別,謂作粟餐,殊乖的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品種之一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收割,打下種仁,去凈雜質(zhì),曬干。

    生境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nèi)稃薄紙質(zhì),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zhì)堅(jiān)硬,平滑或具細(xì)點(diǎn)狀皺紋,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果期夏、秋季。

    2.粟,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體細(xì)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

    益氣;和中除煩止渴。主胃虛嘔吐;煩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90g;或煮粥。

    各家論述

    1.《別錄》:除熱,益氣。

    2.孟詵:患胃虛并嘔吐食及水者,用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服之。除胸膈中客熱,移五臟氣,續(xù)筋骨。

    3.《綱目》:炊飯食之,和中,止煩渴。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別名筋骨草、散血草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儲藏:2-3月花開時(shí)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別名七星箭[四川]來源藍(lán)雪科角柱花屬植物紫金蓮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藍(lán)雪花C. plumbaginoides Bunge,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性味甘、辛,溫......
  • 拼音注音Bò Lán別名苤藍(lán)、撇藍(lán)、茄連、甘藍(lán)、玉蔓青、芥蘭頭、玉頭、香爐菜。出處本品載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藍(lán)?!掇r(nóng)政全書》“芥藍(lán)“條載:“但食根之菜,如芥、蘆菔、蔓青之屬,魁皆在土中;此則魁在土上,為異耳。“所述特征與球莖甘藍(lán)一致?!毒V......
  • 《全國中草藥匯編》:斑葉蘭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別名小葉青、小青、麻葉青、銀線蓮、蘄蛇藥來源蘭科斑葉蘭屬植物斑葉蘭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 f.,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挖,鮮用或洗凈曬干。性味淡......
  • 拼音注音Bān Yè Lán Gēn別名野洋參根(《貴州草藥》)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或小斑葉蘭的根莖及根。夏、秋采挖。功能主治《貴州民間藥物》:“補(bǔ)虛?!皬?fù)方①治腎氣虛弱,頭目眩暈,四肢乏力:野洋參根一兩,蒸雞或燉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