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或細(xì)葉百合Lilium pumilum DC. 的干燥肉質(zhì)鱗葉。秋季采挖,洗凈,剝?nèi)△[葉,置沸水中略燙,干燥。
本品呈長橢圓形,長2~5cm,寬1~2cm,中部厚1.3~4mm。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shù)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nèi)彎曲。質(zhì)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蜜百合:取凈百合,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合,用煉蜜 5kg。
取本品粗粉3g,加90%酸性乙醇(用稀硫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2~3)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至近干,加水30ml,加熱使溶解,放冷,滴加氫氧化鈉試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9~10,用氯仿振搖提取4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加適量無水硫酸鈉攪拌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勇确?.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百合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15μl、對照藥材溶液10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22:5:6)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yù)飽和的展開缸內(nèi),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歸心、肺經(jīng)。
甘,寒。
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6~12g。
白百合(《日華子本草》),蒜腦薯(《綱目》)。
《本經(jīng)》
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細(xì)葉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屬多種植物鱗莖的鱗葉。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剝?nèi)△[片,用沸水撈過或微蒸后,焙干或曬干。
①百合,又名:重邁、中庭(《吳普本草》),重箱、摩羅、強(qiáng)瞿、中逢花(《別錄》),強(qiáng)仇(陶弘景),百合蒜(《玉篇》),夜合花(《本草崇原》)。白花百合(《救生苦?!罚?。
多年生草本,高60~lOO厘米。鱗莖球狀,白色,肉質(zhì),先端常開放如荷花狀,長3.5~5厘米,直徑3~4厘米,下面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圓柱形,常有褐紫色斑點(diǎn)。葉4~5列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5~10厘米,寬8~2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微波狀,葉脈5條,平行?;ù?,單生于莖頂,少有1朵以上者;花梗長達(dá)。3~10厘米;花被6片,乳白色或帶淡棕色,倒卵形;雄蕊6,花藥線形,丁字著生;雌蕊1,子房圓柱形,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柱頭膨大,盾狀。蒴果長卵圓形,室間開裂,綠色;種子多數(shù)?;ㄆ?~8月。果期9月。
生長于土壤深肥的林邊或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大部地區(qū)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百合花)、種子(百合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細(xì)葉百合,又名:線葉百合、卷蓮花、燈傘花、散蓮傘.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鱗莖廣橢圓形,長2.5~4厘米,直徑1.5~3厘米。莖細(xì),圓柱形,綠色。葉3~5列互生,至莖頂漸少而小;無柄;葉片窄線形,長3~14厘米,寬1~3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漸狹?;▎紊谇o頂,或在莖頂葉腋間各生一花,成總狀花序狀,俯垂;花梗粗壯,長6厘米左右;花被6片,紅色,向外反卷;雄蕊6,短于花被;雌蕊1,子房細(xì)長,先端平截,花柱細(xì)長,先端擴(kuò)展,柱頭淺裂。蒴果橢圓形,長2~3厘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長于山坡林下及山地巖石間。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等地。
③麝香百合(《汝南圃史》),又名:巖百合,紅巖百合。
多年生草本,高約50~100厘米,鱗莖近球形,徑約5厘米。莖直立,基部淡紅色。葉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漸尖或銳尖?;斏?,2~3朵,平生或稍下彎;喇叭狀,純白色,基部染成綠色;花被6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上方稍有反曲;雄蕊6;雌蕊1,花柱細(xì)長,上部彎曲,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形。花期初夏。
栽培或野生。分布貴州、廣東等地。
干燥的鱗葉,呈長橢圓形,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約2~4厘米,寬約0.5~1.5厘米,肉質(zhì)肥厚,中心較厚,邊緣薄而成波狀,或向內(nèi)卷曲,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光滑細(xì)膩,略有光澤,瓣內(nèi)有數(shù)條平行縱走的白色維管束。質(zhì)堅(jiān)硬而稍脆,折斷面較平整,黃白色似蠟樣。氣微,味微苦。以瓣勻肉厚、色黃白、質(zhì)堅(jiān)、筋少者為佳。
藥用百合有家種與野生之分,家種的鱗片闊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鱗片小而厚,味較苦。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百合鱗莖含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及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等。麝香百合的花藥含有多種類胡蘿卜素,其中大部分是順花藥黃質(zhì)酯,占91.7~94% 。卷丹的花藥含水分2.68%,灰分4.17%,蛋白質(zhì)21.29%,脂肪12.43%,淀粉3.61%,還元糖11.47%,維生素B1_443微克%,B2_1829微克%,泛酸306微克%,維生素C 21.2毫克%,并含β-胡蘿卜素等。
百合煎劑對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小白鼠肺灌流使流量增加,并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百合:揀去雜質(zhì)、黑瓣,簸除灰屑。蜜百合:取凈百合,加煉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煉蜜6斤4兩)與開水適量。拌勻,稍悶,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黃色不沾手為度,取出,放涼。
《品匯精要》:"百合,蒸熟用。"
入心、肺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大、小腸四經(jīng)。"
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手足厥陰,手足陽明經(jīng)。"
③《藥品化義》:"入肺、心、膽三經(jīng)。"
甘微苦,平。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
④《長沙藥解》:"味甘微苦,微寒。"
風(fēng)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經(jīng)逢原》:"中氣虛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費(fèi)久嗽,咳唾痰血;熱病后余熱來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1)潤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陰虛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貝。(2)清心安神:用于熱性病后余熱不清、虛煩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黃。
①《本經(jīng)》:"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bǔ)中益氣。"
②《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p>
③《藥性論》:"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④《食療本草》:"主心急黃。"
⑤《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yǎng)五臟。治癲邪啼泣、狂叫,驚悸,殺蠱毒氣,熁乳癰、發(fā)背及諸瘡腫,并治產(chǎn)后血狂運(yùn)。"
⑥《本草衍義》:"治傷寒壞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時疫咳逆。"
⑧《醫(yī)學(xué)入門》:"治肺痿,肺癰。"
⑨《綱目拾遺》:"清痰火,補(bǔ)虛損。"
⑩《上海常用中草藥》:"治肺熱咳嗽,干咳久咳,熱病后虛熱,煩躁不安。"
內(nèi)服:煎湯,0.3~1兩;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搗敷。
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丸,食后臨臥細(xì)嚼,姜湯咽下,噙化尤佳。(《濟(jì)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氣管擴(kuò)張、咯血:百合二兩,白及四兩,蛤粉二兩,百部一兩。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③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搗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衛(wèi)生易簡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間熱,咳嗽咽痛,咯血,惡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生地、歸身各三錢,白芍、甘草各一錢,桔梗、元參備八分,貝母、麥冬、百合各錢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齋遺書》百合固金湯)
⑤治肺臟壅熱煩悶:新百合四兩,用蜜半疊,拌和百合,蒸令軟,時時含如棗大,咽津。(《圣惠方》)
⑥治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百合知母湯)
⑦治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nèi)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百合雞子湯)
⑧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七枚(擘),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后,合和重煎,取-升五合,分溫服。(滑石代赭湯)
⑨治百合病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nèi)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dāng)如漆。(百合地黃湯)
⑩治百合病變發(fā)熱者: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dāng)微利者止服,熱則除。(百合滑石散。⑥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⑾治神經(jīng)衰弱,心煩失眠,百合五錢,酸棗仁五錢,遠(yuǎn)志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⑿治肺癰:白花百合,或煮或蒸,頻食。拌蜜蒸更好。(《經(jīng)驗(yàn)廣集》百合煎)
⒀治瘡腫不穿:野百合同鹽搗泥敷之良。(《包會應(yīng)驗(yàn)方》)
⒁治天皰濕瘡:生百合搗涂,一、二日即安。(《瀕湖集簡方》)
⒂治耳聾、耳痛:干百合為末,溫水服二錢,日二服。(《千金方》)
⒃鮮百合汁:鮮百合三個,取汁用溫開水沖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結(jié)核之咯血,慢性支氣管炎伴有肺氣腫。
⒄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熱咳嗽,咽干口渴。
⒅百合知母湯: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熱性病后期的各種癥狀。
⒆百合湯:百合30克,鳥藥10克,水煎服,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⒇百合50克,北沙參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芍胃煽龋诟裳试铩?/p>
(21)百合、蓮藕節(jié)各20克,水煎,湯水沖入白芨粉10克服下,可治肺陰虛有熱引起的咳血。
(22)百合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蟲夏草10克,川貝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咳喘,痰少,咽干,氣短乏力等癥。
(23)百合30克,北沙參15克(亦可加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干咳痰少,口干咽燥。
(24)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勻蒸熟,于睡前食用。適用于神經(jīng)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干等癥。
(25)清蒸百合:鮮百合洗凈,蒸熟食用,可連續(xù)服用,對肝炎,胃病,貧血,體虛,有良好的療效。
(26)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適量,煮湯食用。適用于肺結(jié)核和熱性病后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肺痿肺癰,痰火咳血等癥。
(27)百合燉肉:百合100克,瘦豬肉(亦可用雞肉、羊肉)500克,共燉熟佐餐食用。適用于身體虛弱者及慢性支氣管炎、浮腫患者作調(diào)補(bǔ)之用。
(28)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調(diào)味食用。有潤肺止咳,養(yǎng)心安神作用。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熱或肺燥所致的干咳,以及肺結(jié)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煩躁不安,肺氣腫,咯血,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神經(jīng)衰弱等癥。脾胃虛弱或風(fēng)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29)百合粥: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diào)味食用。有滋補(bǔ)、安神、益胃、潤肺作用。適用于各種虛弱,心悸,大便溏稀,腳氣病等癥。
(30)百合?。▊≈笞P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已發(fā)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兩,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百合知母湯"。如已吐過,則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雞蛋白一個,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雞子湯"。如已瀉過,則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兩、滑石三兩,加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湯"。如未經(jīng)汗、吞、下,則用百合枚,水泡一領(lǐng)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黃汁一升,令兩汁合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黃湯"。如病已變成消渴,則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溫洗病人,洗畢,令病人吃白湯餅。如病已變成熱癥,則用百合一兩、滑石三兩,共研為末,水沖一匙,微瀉即見藥效。如病已變成腹?jié)M作痛,則用百合炒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31)肺臟壅熱。煩悶咳嗽。用新百合四兩,加蜜蒸軟,時時含一片吞津。
(32)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搗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33)風(fēng)疹流走。用鹽泥二兩、百合半兩、黃丹二錢、醋一分、唾液四分,搗和敷貼。
(34)瘡腫不穿。用野百合同鹽搗泥敷涂。
(35)天泡瘡。用生百合搗涂,二、二日即安?;蛴冒俸匣〞窀蔀槟?,調(diào)菜油涂搽亦有效。
(36)腸風(fēng)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為末,開水沖服。
外用止血:取百合粉15克,加入蒸餾水配成15%混懸液,再加溫約至60℃,并攪動使成糊狀。俟冷,放入2~4℃0冰箱內(nèi)凍結(jié);凍結(jié)成海綿狀后再放入石灰桶內(nèi),或用紗布包好掛起,使之慢慢解凍(不可加溫或曝曬);繼將海綿體中之水分?jǐn)D去,再剪成所需之大小與形狀,裝在瓶內(nèi)在15磅壓力下蒸氣消毒15分鐘即可應(yīng)用。臨床以百合海綿填塞治療鼻衄及用于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分截除等手術(shù)后止血,據(jù)100余例觀察,止血效果良好,百合海綿在鼻腔中3小時即開始溶化,14小時完全消失,能被組織吸收而無不良過敏反應(yīng)。
同屬植物如:卷丹(《綱目》)(東北)、山丹(《食療本草》)(詳"山丹"條)、山百合(《植物名實(shí)圖考》)(云南)、松葉百合、渥丹(《花鏡》)、賽渥丹(東北)、輪葉百合、高原卷丹(西北、西南)、野百合(新疆)等,均可入藥。
重邁、中庭、重箱、摩羅、強(qiáng)瞿、百合蒜、蒜腦薯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1.《綱目》: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蛟?,專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稱為蒜腦薯。此物花葉根皆四向,故日強(qiáng)瞿。凡物旁生謂之瞿,義出《韓詩外傳》。百合一莖直上,四向生葉,葉似短竹葉,不似柳葉,五、六月莖端開大白花,長五寸,六出,紅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紅。紅者葉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結(jié)實(shí),略似馬兜鈴,其內(nèi),子亦似之,其瓣種之如種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山丹、川百合等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lium brownii F. E.Brown ex Miellezvar.viridulum Baker[L.browniiF.E.Brownex Miellez var.colchesteri(Van Houtt.)Wils.ex Elwes ] 2.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L.tigrinum Ker-Gawl.] 3.Liliumpumilum DC.[L.tenuifolium Fisch.] 4.Lilium davidii Duch.
采收和儲藏:于移栽第2年,9-10月莖葉枯萎后采挖,去掉莖桿、須根,將小鱗莖選留做種,將大鱗莖洗凈,從基部橫切一刀,使鱗片分開,然后于開水中燙5-10min,當(dāng)鱗片邊緣變軟,背面有微裂時,迅速撈起,放清水沖洗去粘液,薄攤曬干或炕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坡草叢、石縫中或村舍附近。也有栽培。
2.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林緣路旁及山坡草地。
3.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及山地巖石間。 4.生于海拔85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3.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等地。 4.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1.百合,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莖上有紫色條紋,無毛;鱗莖球形,直徑約5cm,鱗莖瓣廣展,無節(jié),白色。葉散生,具短柄;上部葉常小于中部葉,葉片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cm,寬2-3cm,先端急尖,基部余窄,全緣,無毛,有3-5條脈?;?-4朵,喇叭形,有香味;花被片6,倒卵形,長15-20cm,寬3-4.5cm,多為白色,背面帶紫褐色,無斑點(diǎn),先端彎而不卷,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蕊6,前彎,花絲長9.58-11cm,具柔毛,花藥橢圓形,丁字著生,花粉粒褐紅色;子房長柱形,長約3.5cm,花柱長11cm,無毛,柱頭3裂。蒴果長圓形,長約5cm,寬約3cm,有棱。種子多數(shù)。花、果期6-9月。 2.卷丹 多年生草本,高1-1.5m。鱗莖卵圓狀扁球形,高4-7cm,直徑5-8cm。莖直立,淡紫色,被白色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20cm,寬0.5-2cm,向上漸小成苞片狀,上部葉腋內(nèi)常有紫黑色珠芽。花3-6朵或更多,生于近頂端處,下垂,橘紅色,花蕾時被白色綿毛;花被片披針形向外反卷,內(nèi)面密被紫黑色斑點(diǎn);雄蕊6,短于花被,花藥紫色;子房長約1.5cm,柱頭3裂,紫色。蒴果長圓形至倒卵形,長3-4cm。種子多數(shù)。花期6-7月,果期8-10月。3.山丹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鱗莖圓錐形或長卵形,直徑1.8-3.5cm,具薄膜,鱗瓣長圓形或長卵形,長2-3.5cm,寬0.7-1.2cm,白色。葉散生于莖中部,無柄;葉片條形,長3-10cm,寬1-3mm,無毛,先端銳尖,基部漸窄,有1條明顯的脈?;ㄒ恢翑?shù)朵,生于莖頂或在莖端葉腋間,俯垂,鮮紅色或紫紅色;花被片6,長3-4.5cm,寬5-7mm,內(nèi)花被片稍寬,反卷,無斑點(diǎn)或有少數(shù)斑點(diǎn),蜜腺兩邊有乳頭狀突起;雄蕊6,短于花被,花絲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黃色,具紅色花粉粒;子房圓柱形,長約9mm,花柱比子房長1.5-2倍。蒴果長圓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4.川百合 多年生草本,高約1.5m。鱗莖球形,直徑2-4cm,白色。莖直立,具小突起或稀疏的錦毛。葉散生,中部密集;葉片條形,長6-10cm,寬2-3mm,兩面無毛,邊緣反卷并有明顯的小乳頭狀突起,葉腋處具白色綿毛,中脈明顯。花單生或2-8朵成總狀排列,下垂,橙黃色,直徑5-8cm;花梗長3-6cm,具披針形葉狀苞片;花被片6,長圓形,長4-6cm,寬1cm左右,向外反卷,具紫色斑點(diǎn),外面具稀綿毛,蜜腺兩邊具毛和乳頭狀突起;花絲無毛,花藥長圓形,長1.4-1.6cm,花粉深橘紅色;花柱長為子房的2倍。蒴果長橢圓形,長3.5cm,直徑1.7-2cm?;ㄆ?-8月,果期9月。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稍帶冷涼而干燥的氣候,耐蔭性較強(qiáng)。耐寒,生長發(fā)育溫度以15-25度為宜。能耐干旱。最忌酷熱和雨水過多。為長日照植物,生長前期和中期喜光照。宜選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栽培,低濕地不宜種值。忌連作,與豆類和禾本科作物輪作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目前生產(chǎn)上主要用鱗片、小鱗莖和珠芽繁殖。鱗片繁殖:秋季采挖鱗莖,剝?nèi)±飳喻[片,選肥大者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min,取出,陰干,基部向下插入苗床內(nèi),第2年9月挖出,按行株距15cm×6cm移栽,經(jīng)2-3年培育可收獲。亦可采用育苗箱育種。小鱗莖繁殖:采收時,將小鱗莖按行株距15cm×6cm播種,經(jīng)2年培育可收獲。珠芽繁殖:夏季采收珠芽,用濕沙混合貯藏于陰涼通風(fēng)處,當(dāng)年8-9月播于苗床上,第2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挖取鱗莖,按行株距20cm×10cm播種,到第3年秋采收,較小者再培育1年。 田間管理 苗出齊后和5月間,各中耕除草1次,同時追肥、培土、用人畜糞水、油餅、草木灰、過磷酸鈣等混合施用。亦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jìn)行葉面追肥。5月下旬要去頂,并打珠芽,6-7月孕蕾期間,應(yīng)及 時摘除花莖。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要注意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選擇無病鱗莖繁殖,并消滅傳染病害的蚜蟲。立枯病,要避免連作,注意排水,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并撒石灰消毒。蟲害有蚜蟲,可用50%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射防治。
性狀鑒別 (1)百合 鱗葉呈長橢圓形,頂端尖,基部較寬,微波狀,向內(nèi)卷曲,長1.5-3cm,寬0.5-1cm,厚約4mm,有脈紋3-5條,有的不明顯。表面白色或淡黃色,光滑半透明,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2)卷丹 鱗葉長2-3.5cm,寬1.5-3cm,厚1-3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直的脈紋3-8條,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3)山丹 鱗葉長約5.5cm,寬約2.5cm,厚至3.5mm,色較暗,脈紋不太明顯。 (4)川百合 鱗葉長2.5-5.5cm,寬約1.2cm,厚1-3mm。以鱗葉均勻、肉厚、質(zhì)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1)百合 灰白色。①未糊化淀粉粒呈卵形或長圓形,兩端圓或稍平截,直徑5-50μm,長至80μm;臍點(diǎn)人字狀、三叉狀或馬蹄狀,層紋明顯。②表皮細(xì)胞壁薄,微波狀;氣孔類圓形者,直徑56-67μm,長圓形者直徑40-48μm,長45-61μm,副衛(wèi)細(xì)胞3-5個。③螺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25μm。 (2)卷丹 米黃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呈長卵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4-29μm,長約至46μm,臍點(diǎn)不明顯,呈人字狀或短縫狀,多位于小端,層紋隱約可見。②表皮細(xì)胞垂周壁稍增厚,有的呈連珠狀;氣孔類圓形,直徑60-68μm,副衛(wèi)細(xì)胞3-5個,保衛(wèi)細(xì)胞有紋理。③螺紋、網(wǎng)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30μm (3)山丹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卵圓、橢圓形或略呈貝殼狀,較小端稍尖突,直徑3-48μm,長至72μm;臍點(diǎn)人字狀、點(diǎn)狀或短縫狀,層紋明顯,復(fù)粒由2-4分粒組成。②表皮細(xì)胞壁波狀彎曲;氣孔類圓形,直徑44-52μm,副衛(wèi)細(xì)胞4-5個,保衛(wèi)細(xì)胞有紋理。③螺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21μm。 (4)川百合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圓形或長卵形,臍點(diǎn)裂縫狀、點(diǎn)狀,層紋不明顯。②外表皮細(xì)胞極彎曲,氣孔類圓形,副衛(wèi)細(xì)胞4-5個。
1.秋水仙堿有骨髓抑制、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便秘等,有的可產(chǎn)生腸麻痹、四肢酸痛。
2.注射液局部刺激性較大,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壞死。
3.少數(shù)患者有脫發(fā)、心電圖改變。
百合鱗莖含岷江百合甙(regaloside)A、D,3,6'-O-二阿魏酰蔗糖(3,6'-O-diferuloylsucrose),1-O-阿魏酰甘油(1-O-feruloylglycerol),1-O-對-香豆酰甘油(1-O-p-coumaroylglycerol),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
1.鎮(zhèn)咳祛痰作用1.1.鎮(zhèn)咳作用小鼠用SO2引咳法,觀察其鎮(zhèn)咳效果。結(jié)果見表2。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
1.2.祛痰作用用酚紅比色法,氣管最后用0.5mlNaHCO3沖洗,于546nm處測定吸收度,并從酚紅標(biāo)準(zhǔn)曲線中求出氣管排出酚紅量。結(jié)果見表3。均有顯著的祛痰作用。
2.鎮(zhèn)靜作用小鼠停食8小時后,分別ig百合20g/kg,用酸棗仁作陽性對照,空白用生理鹽水,給藥30分鐘ip戊巴比妥鈉4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復(fù)的時間作為睡眠時指標(biāo)。同時觀察對戊巴比妥鈉閾下劑量睡眠率的影響。均具有顯著地增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及閾下劑量的睡眠率,提示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
3.滋陰潤肺作用3.1.肺氣虛模型游泳實(shí)驗(yàn)表明,百合、卷丹以10g/kg劑量ig給于小鼠,并與黃芪(10g/kg)對照,有顯著的延長游泳時間,三者的P值均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
英文名BULBUS LILII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或細(xì)葉百合Lilium pumilum DC. 的干燥肉質(zhì)鱗葉。秋季采挖,洗凈,剝?nèi)△[葉,置沸水中略燙,干燥。
性狀本品呈長橢圓形,長2~5cm,寬1~2cm,中部厚1.3~4mm。表面類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有數(shù)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波狀,略向內(nèi)彎曲。質(zhì)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炮制蜜百合:取凈百合,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合,用煉蜜 5kg。
鑒別取本品粗粉3g,加90%酸性乙醇(用稀硫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2~3)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至近干,加水30ml,加熱使溶解,放冷,滴加氫氧化鈉試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9~10,用氯仿振搖提取4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加適量無水硫酸鈉攪拌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勇确?.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百合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15μl、對照藥材溶液10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22:5:6)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yù)飽和的展開缸內(nèi),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歸經(jīng)歸心、肺經(jīng)。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別名白百合(《日華子本草》),蒜腦薯(《綱目》)。
出處《本經(jīng)》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細(xì)葉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屬多種植物鱗莖的鱗葉。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剝?nèi)△[片,用沸水撈過或微蒸后,焙干或曬干。
原形態(tài)①百合,又名:重邁、中庭(《吳普本草》),重箱、摩羅、強(qiáng)瞿、中逢花(《別錄》),強(qiáng)仇(陶弘景),百合蒜(《玉篇》),夜合花(《本草崇原》)。白花百合(《救生苦?!罚?。
多年生草本,高60~lOO厘米。鱗莖球狀,白色,肉質(zhì),先端常開放如荷花狀,長3.5~5厘米,直徑3~4厘米,下面著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圓柱形,常有褐紫色斑點(diǎn)。葉4~5列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5~10厘米,寬8~20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微波狀,葉脈5條,平行?;ù?,單生于莖頂,少有1朵以上者;花梗長達(dá)。3~10厘米;花被6片,乳白色或帶淡棕色,倒卵形;雄蕊6,花藥線形,丁字著生;雌蕊1,子房圓柱形,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柱頭膨大,盾狀。蒴果長卵圓形,室間開裂,綠色;種子多數(shù)?;ㄆ?~8月。果期9月。
生長于土壤深肥的林邊或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大部地區(qū)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百合花)、種子(百合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細(xì)葉百合,又名:線葉百合、卷蓮花、燈傘花、散蓮傘.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鱗莖廣橢圓形,長2.5~4厘米,直徑1.5~3厘米。莖細(xì),圓柱形,綠色。葉3~5列互生,至莖頂漸少而小;無柄;葉片窄線形,長3~14厘米,寬1~3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漸狹?;▎紊谇o頂,或在莖頂葉腋間各生一花,成總狀花序狀,俯垂;花梗粗壯,長6厘米左右;花被6片,紅色,向外反卷;雄蕊6,短于花被;雌蕊1,子房細(xì)長,先端平截,花柱細(xì)長,先端擴(kuò)展,柱頭淺裂。蒴果橢圓形,長2~3厘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長于山坡林下及山地巖石間。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等地。
③麝香百合(《汝南圃史》),又名:巖百合,紅巖百合。
多年生草本,高約50~100厘米,鱗莖近球形,徑約5厘米。莖直立,基部淡紅色。葉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漸尖或銳尖?;斏?,2~3朵,平生或稍下彎;喇叭狀,純白色,基部染成綠色;花被6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上方稍有反曲;雄蕊6;雌蕊1,花柱細(xì)長,上部彎曲,柱頭頭狀。蒴果長橢圓形。花期初夏。
栽培或野生。分布貴州、廣東等地。
性狀干燥的鱗葉,呈長橢圓形,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長約2~4厘米,寬約0.5~1.5厘米,肉質(zhì)肥厚,中心較厚,邊緣薄而成波狀,或向內(nèi)卷曲,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光滑細(xì)膩,略有光澤,瓣內(nèi)有數(shù)條平行縱走的白色維管束。質(zhì)堅(jiān)硬而稍脆,折斷面較平整,黃白色似蠟樣。氣微,味微苦。以瓣勻肉厚、色黃白、質(zhì)堅(jiān)、筋少者為佳。
藥用百合有家種與野生之分,家種的鱗片闊而薄,味不甚苦;野生的鱗片小而厚,味較苦。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化學(xué)成分百合鱗莖含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及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等。麝香百合的花藥含有多種類胡蘿卜素,其中大部分是順花藥黃質(zhì)酯,占91.7~94% 。卷丹的花藥含水分2.68%,灰分4.17%,蛋白質(zhì)21.29%,脂肪12.43%,淀粉3.61%,還元糖11.47%,維生素B1_443微克%,B2_1829微克%,泛酸306微克%,維生素C 21.2毫克%,并含β-胡蘿卜素等。
藥理作用百合煎劑對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小白鼠肺灌流使流量增加,并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炮制百合:揀去雜質(zhì)、黑瓣,簸除灰屑。蜜百合:取凈百合,加煉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煉蜜6斤4兩)與開水適量。拌勻,稍悶,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黃色不沾手為度,取出,放涼。
《品匯精要》:"百合,蒸熟用。"
歸經(jīng)入心、肺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大、小腸四經(jīng)。"
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陰,手足厥陰,手足陽明經(jīng)。"
③《藥品化義》:"入肺、心、膽三經(jīng)。"
性味甘微苦,平。
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
④《長沙藥解》:"味甘微苦,微寒。"
注意風(fēng)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經(jīng)逢原》:"中氣虛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費(fèi)久嗽,咳唾痰血;熱病后余熱來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1)潤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陰虛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貝。(2)清心安神:用于熱性病后余熱不清、虛煩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黃。
①《本經(jīng)》:"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bǔ)中益氣。"
②《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p>
③《藥性論》:"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④《食療本草》:"主心急黃。"
⑤《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yǎng)五臟。治癲邪啼泣、狂叫,驚悸,殺蠱毒氣,熁乳癰、發(fā)背及諸瘡腫,并治產(chǎn)后血狂運(yùn)。"
⑥《本草衍義》:"治傷寒壞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時疫咳逆。"
⑧《醫(yī)學(xué)入門》:"治肺痿,肺癰。"
⑨《綱目拾遺》:"清痰火,補(bǔ)虛損。"
⑩《上海常用中草藥》:"治肺熱咳嗽,干咳久咳,熱病后虛熱,煩躁不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搗敷。
復(fù)方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丸,食后臨臥細(xì)嚼,姜湯咽下,噙化尤佳。(《濟(jì)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氣管擴(kuò)張、咯血:百合二兩,白及四兩,蛤粉二兩,百部一兩。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重二錢,每次一丸,日三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③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搗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衛(wèi)生易簡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間熱,咳嗽咽痛,咯血,惡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際間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生地、歸身各三錢,白芍、甘草各一錢,桔梗、元參備八分,貝母、麥冬、百合各錢半。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慎齋遺書》百合固金湯)
⑤治肺臟壅熱煩悶:新百合四兩,用蜜半疊,拌和百合,蒸令軟,時時含如棗大,咽津。(《圣惠方》)
⑥治百合病發(fā)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兩(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百合知母湯)
⑦治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七枚(擘),雞子黃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nèi)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百合雞子湯)
⑧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七枚(擘),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后,合和重煎,取-升五合,分溫服。(滑石代赭湯)
⑨治百合病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dāng)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內(nèi)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dāng)如漆。(百合地黃湯)
⑩治百合病變發(fā)熱者:百合一兩(炙),滑石三兩。上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dāng)微利者止服,熱則除。(百合滑石散。⑥方以下出《金匱要略》)
⑾治神經(jīng)衰弱,心煩失眠,百合五錢,酸棗仁五錢,遠(yuǎn)志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⑿治肺癰:白花百合,或煮或蒸,頻食。拌蜜蒸更好。(《經(jīng)驗(yàn)廣集》百合煎)
⒀治瘡腫不穿:野百合同鹽搗泥敷之良。(《包會應(yīng)驗(yàn)方》)
⒁治天皰濕瘡:生百合搗涂,一、二日即安。(《瀕湖集簡方》)
⒂治耳聾、耳痛:干百合為末,溫水服二錢,日二服。(《千金方》)
⒃鮮百合汁:鮮百合三個,取汁用溫開水沖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結(jié)核之咯血,慢性支氣管炎伴有肺氣腫。
⒄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熱咳嗽,咽干口渴。
⒅百合知母湯: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熱性病后期的各種癥狀。
⒆百合湯:百合30克,鳥藥10克,水煎服,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⒇百合50克,北沙參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芍胃煽龋诟裳试铩?/p>
(21)百合、蓮藕節(jié)各20克,水煎,湯水沖入白芨粉10克服下,可治肺陰虛有熱引起的咳血。
(22)百合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蟲夏草10克,川貝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咳喘,痰少,咽干,氣短乏力等癥。
(23)百合30克,北沙參15克(亦可加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可治干咳痰少,口干咽燥。
(24)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勻蒸熟,于睡前食用。適用于神經(jīng)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干等癥。
(25)清蒸百合:鮮百合洗凈,蒸熟食用,可連續(xù)服用,對肝炎,胃病,貧血,體虛,有良好的療效。
(26)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適量,煮湯食用。適用于肺結(jié)核和熱性病后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肺痿肺癰,痰火咳血等癥。
(27)百合燉肉:百合100克,瘦豬肉(亦可用雞肉、羊肉)500克,共燉熟佐餐食用。適用于身體虛弱者及慢性支氣管炎、浮腫患者作調(diào)補(bǔ)之用。
(28)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調(diào)味食用。有潤肺止咳,養(yǎng)心安神作用。適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熱或肺燥所致的干咳,以及肺結(jié)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煩躁不安,肺氣腫,咯血,婦女更年期綜合癥,神經(jīng)衰弱等癥。脾胃虛弱或風(fēng)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29)百合粥: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diào)味食用。有滋補(bǔ)、安神、益胃、潤肺作用。適用于各種虛弱,心悸,大便溏稀,腳氣病等癥。
(30)百合?。▊≈笞P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已發(fā)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兩,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此方名"百合知母湯"。如已吐過,則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雞蛋白一個,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雞子湯"。如已瀉過,則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兩、滑石三兩,加水二繁榮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代赭湯"。如未經(jīng)汗、吞、下,則用百合枚,水泡一領(lǐng)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黃汁一升,令兩汁合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此方名"百合地黃湯"。如病已變成消渴,則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溫洗病人,洗畢,令病人吃白湯餅。如病已變成熱癥,則用百合一兩、滑石三兩,共研為末,水沖一匙,微瀉即見藥效。如病已變成腹?jié)M作痛,則用百合炒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31)肺臟壅熱。煩悶咳嗽。用新百合四兩,加蜜蒸軟,時時含一片吞津。
(32)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搗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33)風(fēng)疹流走。用鹽泥二兩、百合半兩、黃丹二錢、醋一分、唾液四分,搗和敷貼。
(34)瘡腫不穿。用野百合同鹽搗泥敷涂。
(35)天泡瘡。用生百合搗涂,二、二日即安?;蛴冒俸匣〞窀蔀槟?,調(diào)菜油涂搽亦有效。
(36)腸風(fēng)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為末,開水沖服。
臨床應(yīng)用外用止血:取百合粉15克,加入蒸餾水配成15%混懸液,再加溫約至60℃,并攪動使成糊狀。俟冷,放入2~4℃0冰箱內(nèi)凍結(jié);凍結(jié)成海綿狀后再放入石灰桶內(nèi),或用紗布包好掛起,使之慢慢解凍(不可加溫或曝曬);繼將海綿體中之水分?jǐn)D去,再剪成所需之大小與形狀,裝在瓶內(nèi)在15磅壓力下蒸氣消毒15分鐘即可應(yīng)用。臨床以百合海綿填塞治療鼻衄及用于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分截除等手術(shù)后止血,據(jù)100余例觀察,止血效果良好,百合海綿在鼻腔中3小時即開始溶化,14小時完全消失,能被組織吸收而無不良過敏反應(yīng)。
備注同屬植物如:卷丹(《綱目》)(東北)、山丹(《食療本草》)(詳"山丹"條)、山百合(《植物名實(shí)圖考》)(云南)、松葉百合、渥丹(《花鏡》)、賽渥丹(東北)、輪葉百合、高原卷丹(西北、西南)、野百合(新疆)等,均可入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別名重邁、中庭、重箱、摩羅、強(qiáng)瞿、百合蒜、蒜腦薯
英文名Lanceleaf Lily Bulb Greenish Lily BulbLow Lily Bulb, Greenish Lily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1.《綱目》: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蛟?,專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稱為蒜腦薯。此物花葉根皆四向,故日強(qiáng)瞿。凡物旁生謂之瞿,義出《韓詩外傳》。百合一莖直上,四向生葉,葉似短竹葉,不似柳葉,五、六月莖端開大白花,長五寸,六出,紅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紅。紅者葉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結(jié)實(shí),略似馬兜鈴,其內(nèi),子亦似之,其瓣種之如種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山丹、川百合等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lium brownii F. E.Brown ex Miellezvar.viridulum Baker[L.browniiF.E.Brownex Miellez var.colchesteri(Van Houtt.)Wils.ex Elwes ] 2.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L.tigrinum Ker-Gawl.] 3.Liliumpumilum DC.[L.tenuifolium Fisch.] 4.Lilium davidii Duch.
采收和儲藏:于移栽第2年,9-10月莖葉枯萎后采挖,去掉莖桿、須根,將小鱗莖選留做種,將大鱗莖洗凈,從基部橫切一刀,使鱗片分開,然后于開水中燙5-10min,當(dāng)鱗片邊緣變軟,背面有微裂時,迅速撈起,放清水沖洗去粘液,薄攤曬干或炕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坡草叢、石縫中或村舍附近。也有栽培。
2.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林緣路旁及山坡草地。
3.生于海拔400-2500m的山坡、林下及山地巖石間。 4.生于海拔850-32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3.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等地。 4.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1.百合,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莖上有紫色條紋,無毛;鱗莖球形,直徑約5cm,鱗莖瓣廣展,無節(jié),白色。葉散生,具短柄;上部葉常小于中部葉,葉片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cm,寬2-3cm,先端急尖,基部余窄,全緣,無毛,有3-5條脈?;?-4朵,喇叭形,有香味;花被片6,倒卵形,長15-20cm,寬3-4.5cm,多為白色,背面帶紫褐色,無斑點(diǎn),先端彎而不卷,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蕊6,前彎,花絲長9.58-11cm,具柔毛,花藥橢圓形,丁字著生,花粉粒褐紅色;子房長柱形,長約3.5cm,花柱長11cm,無毛,柱頭3裂。蒴果長圓形,長約5cm,寬約3cm,有棱。種子多數(shù)。花、果期6-9月。 2.卷丹 多年生草本,高1-1.5m。鱗莖卵圓狀扁球形,高4-7cm,直徑5-8cm。莖直立,淡紫色,被白色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20cm,寬0.5-2cm,向上漸小成苞片狀,上部葉腋內(nèi)常有紫黑色珠芽。花3-6朵或更多,生于近頂端處,下垂,橘紅色,花蕾時被白色綿毛;花被片披針形向外反卷,內(nèi)面密被紫黑色斑點(diǎn);雄蕊6,短于花被,花藥紫色;子房長約1.5cm,柱頭3裂,紫色。蒴果長圓形至倒卵形,長3-4cm。種子多數(shù)。花期6-7月,果期8-10月。3.山丹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鱗莖圓錐形或長卵形,直徑1.8-3.5cm,具薄膜,鱗瓣長圓形或長卵形,長2-3.5cm,寬0.7-1.2cm,白色。葉散生于莖中部,無柄;葉片條形,長3-10cm,寬1-3mm,無毛,先端銳尖,基部漸窄,有1條明顯的脈?;ㄒ恢翑?shù)朵,生于莖頂或在莖端葉腋間,俯垂,鮮紅色或紫紅色;花被片6,長3-4.5cm,寬5-7mm,內(nèi)花被片稍寬,反卷,無斑點(diǎn)或有少數(shù)斑點(diǎn),蜜腺兩邊有乳頭狀突起;雄蕊6,短于花被,花絲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黃色,具紅色花粉粒;子房圓柱形,長約9mm,花柱比子房長1.5-2倍。蒴果長圓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4.川百合 多年生草本,高約1.5m。鱗莖球形,直徑2-4cm,白色。莖直立,具小突起或稀疏的錦毛。葉散生,中部密集;葉片條形,長6-10cm,寬2-3mm,兩面無毛,邊緣反卷并有明顯的小乳頭狀突起,葉腋處具白色綿毛,中脈明顯。花單生或2-8朵成總狀排列,下垂,橙黃色,直徑5-8cm;花梗長3-6cm,具披針形葉狀苞片;花被片6,長圓形,長4-6cm,寬1cm左右,向外反卷,具紫色斑點(diǎn),外面具稀綿毛,蜜腺兩邊具毛和乳頭狀突起;花絲無毛,花藥長圓形,長1.4-1.6cm,花粉深橘紅色;花柱長為子房的2倍。蒴果長橢圓形,長3.5cm,直徑1.7-2cm?;ㄆ?-8月,果期9月。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稍帶冷涼而干燥的氣候,耐蔭性較強(qiáng)。耐寒,生長發(fā)育溫度以15-25度為宜。能耐干旱。最忌酷熱和雨水過多。為長日照植物,生長前期和中期喜光照。宜選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栽培,低濕地不宜種值。忌連作,與豆類和禾本科作物輪作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均可。目前生產(chǎn)上主要用鱗片、小鱗莖和珠芽繁殖。鱗片繁殖:秋季采挖鱗莖,剝?nèi)±飳喻[片,選肥大者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min,取出,陰干,基部向下插入苗床內(nèi),第2年9月挖出,按行株距15cm×6cm移栽,經(jīng)2-3年培育可收獲。亦可采用育苗箱育種。小鱗莖繁殖:采收時,將小鱗莖按行株距15cm×6cm播種,經(jīng)2年培育可收獲。珠芽繁殖:夏季采收珠芽,用濕沙混合貯藏于陰涼通風(fēng)處,當(dāng)年8-9月播于苗床上,第2年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挖取鱗莖,按行株距20cm×10cm播種,到第3年秋采收,較小者再培育1年。 田間管理 苗出齊后和5月間,各中耕除草1次,同時追肥、培土、用人畜糞水、油餅、草木灰、過磷酸鈣等混合施用。亦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jìn)行葉面追肥。5月下旬要去頂,并打珠芽,6-7月孕蕾期間,應(yīng)及 時摘除花莖。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要注意排水。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選擇無病鱗莖繁殖,并消滅傳染病害的蚜蟲。立枯病,要避免連作,注意排水,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并撒石灰消毒。蟲害有蚜蟲,可用50%馬拉硫磷1000倍液噴射防治。
性狀性狀鑒別 (1)百合 鱗葉呈長橢圓形,頂端尖,基部較寬,微波狀,向內(nèi)卷曲,長1.5-3cm,寬0.5-1cm,厚約4mm,有脈紋3-5條,有的不明顯。表面白色或淡黃色,光滑半透明,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2)卷丹 鱗葉長2-3.5cm,寬1.5-3cm,厚1-3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直的脈紋3-8條,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無臭,味微苦。 (3)山丹 鱗葉長約5.5cm,寬約2.5cm,厚至3.5mm,色較暗,脈紋不太明顯。 (4)川百合 鱗葉長2.5-5.5cm,寬約1.2cm,厚1-3mm。以鱗葉均勻、肉厚、質(zhì)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1)百合 灰白色。①未糊化淀粉粒呈卵形或長圓形,兩端圓或稍平截,直徑5-50μm,長至80μm;臍點(diǎn)人字狀、三叉狀或馬蹄狀,層紋明顯。②表皮細(xì)胞壁薄,微波狀;氣孔類圓形者,直徑56-67μm,長圓形者直徑40-48μm,長45-61μm,副衛(wèi)細(xì)胞3-5個。③螺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25μm。 (2)卷丹 米黃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呈長卵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4-29μm,長約至46μm,臍點(diǎn)不明顯,呈人字狀或短縫狀,多位于小端,層紋隱約可見。②表皮細(xì)胞垂周壁稍增厚,有的呈連珠狀;氣孔類圓形,直徑60-68μm,副衛(wèi)細(xì)胞3-5個,保衛(wèi)細(xì)胞有紋理。③螺紋、網(wǎng)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30μm (3)山丹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卵圓、橢圓形或略呈貝殼狀,較小端稍尖突,直徑3-48μm,長至72μm;臍點(diǎn)人字狀、點(diǎn)狀或短縫狀,層紋明顯,復(fù)粒由2-4分粒組成。②表皮細(xì)胞壁波狀彎曲;氣孔類圓形,直徑44-52μm,副衛(wèi)細(xì)胞4-5個,保衛(wèi)細(xì)胞有紋理。③螺紋導(dǎo)管直徑約至21μm。 (4)川百合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圓形或長卵形,臍點(diǎn)裂縫狀、點(diǎn)狀,層紋不明顯。②外表皮細(xì)胞極彎曲,氣孔類圓形,副衛(wèi)細(xì)胞4-5個。
毒性1.秋水仙堿有骨髓抑制、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便秘等,有的可產(chǎn)生腸麻痹、四肢酸痛。
2.注射液局部刺激性較大,漏于血管外,可引起局部壞死。
3.少數(shù)患者有脫發(fā)、心電圖改變。
化學(xué)成分百合鱗莖含岷江百合甙(regaloside)A、D,3,6'-O-二阿魏酰蔗糖(3,6'-O-diferuloylsucrose),1-O-阿魏酰甘油(1-O-feruloylglycerol),1-O-對-香豆酰甘油(1-O-p-coumaroylglycerol),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1.鎮(zhèn)咳祛痰作用1.1.鎮(zhèn)咳作用小鼠用SO2引咳法,觀察其鎮(zhèn)咳效果。結(jié)果見表2。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
1.2.祛痰作用用酚紅比色法,氣管最后用0.5mlNaHCO3沖洗,于546nm處測定吸收度,并從酚紅標(biāo)準(zhǔn)曲線中求出氣管排出酚紅量。結(jié)果見表3。均有顯著的祛痰作用。
2.鎮(zhèn)靜作用小鼠停食8小時后,分別ig百合20g/kg,用酸棗仁作陽性對照,空白用生理鹽水,給藥30分鐘ip戊巴比妥鈉4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復(fù)的時間作為睡眠時指標(biāo)。同時觀察對戊巴比妥鈉閾下劑量睡眠率的影響。均具有顯著地增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及閾下劑量的睡眠率,提示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
3.滋陰潤肺作用3.1.肺氣虛模型游泳實(shí)驗(yàn)表明,百合、卷丹以10g/kg劑量ig給于小鼠,并與黃芪(10g/kg)對照,有顯著的延長游泳時間,三者的P值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