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鏵頭草、大葉堇菜
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大葉堇菜Viola diamantiaca Nakai,以全草入藥。夏末采收,洗凈,曬干。
辛、苦,涼。
清熱解毒,止血。用于瘡癤腫毒,麥粒腫,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2~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大鏵頭草
《陜西中草藥》
為堇菜種植物大葉堇菜的全草。夏末采收,洗凈,陰干或鮮用。
生山坡林下。分布東北及陜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莖橫生,肥厚。葉基生,具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qū)捖褷钚男?,長3~12厘米,寬3~10厘米,邊緣具鈍鋸齒;托葉與葉柄離生,披針形?;ㄐ蛞干?,有花1朵,稀2朵;花梗細(xì)弱,長4~6厘米;花淡紫色;有時(shí)有閉花;萼片5,宿存;花瓣5,不等大,最下者常大而有距;雄蕊5,花藥環(huán)生于雌蕊的周圍;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長圓形,長約1厘米,光滑,成熟時(shí)向外彎曲,3瓣裂,射出種子。
味苦辛,性涼。
清熱解毒,止血。治瘡癤腫毒,麥粒腫,毒蛇咬傷,外傷出血,肺結(jié)核。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鏵頭草、大葉堇菜
來源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大葉堇菜Viola diamantiaca Nakai,以全草入藥。夏末采收,洗凈,曬干。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于瘡癤腫毒,麥粒腫,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寸節(jié)七拼音注音Cùn Jié Qī別名大鏵頭草
出處《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堇菜種植物大葉堇菜的全草。夏末采收,洗凈,陰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分布東北及陜西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莖橫生,肥厚。葉基生,具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qū)捖褷钚男?,長3~12厘米,寬3~10厘米,邊緣具鈍鋸齒;托葉與葉柄離生,披針形?;ㄐ蛞干?,有花1朵,稀2朵;花梗細(xì)弱,長4~6厘米;花淡紫色;有時(shí)有閉花;萼片5,宿存;花瓣5,不等大,最下者常大而有距;雄蕊5,花藥環(huán)生于雌蕊的周圍;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數(shù)。蒴果長圓形,長約1厘米,光滑,成熟時(shí)向外彎曲,3瓣裂,射出種子。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治瘡癤腫毒,麥粒腫,毒蛇咬傷,外傷出血,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