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diǎn)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
《貴州民間藥物》
為菊科植物白鼓釘的根。秋季采收,曬干。
野生于濕潤(rùn)山坡、草地,或溪旁。分布華北、東北、華東及中南各省。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地下具短根莖,四周叢生須狀根,細(xì)長(zhǎng)柔軟,支根纖細(xì),淡黃白色。莖直立,圓柱形,通常單一,少分歧,全體被短柔毛。葉對(duì)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6~12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基部急楔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疏鋸齒,有時(shí)3深裂,近基部有明顯的3根葉脈,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具膿點(diǎn),兩面密被白色剛毛。頭狀花序排列成緊密的聚傘花序狀,頂生;總苞鐘狀,覆瓦狀排列,苞片約10枚,大小不等,矩圓形,先端尖,邊緣膜質(zhì)而干燥;花托禿裸,托上著生管狀花5~6朵,兩性,帶紫色,頂端5裂;雄蕊5,藥多少合生,圍繞花柱四周,藥上端有附片,基部鈍形;柱頭伸出,2裂,裂片圓柱形。瘦果有5棱,冠毛單列,刺毛狀?;ㄆ?~10月。
含香豆精。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苦,無毒。"
治感冒,瘧疾,腸寄生蟲病。
《貴州民間藥物》:"表寒退熱。治瘧疾,感冒。"
內(nèi)服:煎湯,3~4錢。
①治感冒:秤桿升麻四錢,葛根三錢,柴胡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瘧疾:鮮秤桿升麻四錢至五錢。煎成濃汁。于發(fā)瘧前二小時(shí)服。(《貴州草藥》)
③治腸寄生蟲?。撼訔U升麻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蘇南部曾作佩蘭使用,商品稱為"尖佩蘭"。參見"佩蘭"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diǎn)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菊科植物白鼓釘的根。秋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濕潤(rùn)山坡、草地,或溪旁。分布華北、東北、華東及中南各省。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地下具短根莖,四周叢生須狀根,細(xì)長(zhǎng)柔軟,支根纖細(xì),淡黃白色。莖直立,圓柱形,通常單一,少分歧,全體被短柔毛。葉對(duì)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6~12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基部急楔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疏鋸齒,有時(shí)3深裂,近基部有明顯的3根葉脈,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具膿點(diǎn),兩面密被白色剛毛。頭狀花序排列成緊密的聚傘花序狀,頂生;總苞鐘狀,覆瓦狀排列,苞片約10枚,大小不等,矩圓形,先端尖,邊緣膜質(zhì)而干燥;花托禿裸,托上著生管狀花5~6朵,兩性,帶紫色,頂端5裂;雄蕊5,藥多少合生,圍繞花柱四周,藥上端有附片,基部鈍形;柱頭伸出,2裂,裂片圓柱形。瘦果有5棱,冠毛單列,刺毛狀?;ㄆ?~10月。
化學(xué)成分含香豆精。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治感冒,瘧疾,腸寄生蟲病。
《貴州民間藥物》:"表寒退熱。治瘧疾,感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
復(fù)方①治感冒:秤桿升麻四錢,葛根三錢,柴胡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瘧疾:鮮秤桿升麻四錢至五錢。煎成濃汁。于發(fā)瘧前二小時(shí)服。(《貴州草藥》)
③治腸寄生蟲?。撼訔U升麻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備注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蘇南部曾作佩蘭使用,商品稱為"尖佩蘭"。參見"佩蘭"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