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秤桿升麻

    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Shēnɡ Má別名

    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diǎn)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菊科植物白鼓釘。秋季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野生于濕潤(rùn)山坡、草地,或溪旁。分布華北、東北、華東及中南各省。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地下具短根莖,四周叢生須狀根,細(xì)長(zhǎng)柔軟,支根纖細(xì),淡黃白色。莖直立,圓柱形,通常單一,少分歧,全體被短柔毛。葉對(duì)生,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6~12厘米,寬1~2厘米,先端尖,基部急楔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疏鋸齒,有時(shí)3深裂,近基部有明顯的3根葉脈,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具膿點(diǎn),兩面密被白色剛毛。頭狀花序排列成緊密的聚傘花序狀,頂生;總苞鐘狀,覆瓦狀排列,苞片約10枚,大小不等,矩圓形,先端尖,邊緣膜質(zhì)而干燥;花托禿裸,托上著生管狀花5~6朵,兩性,帶紫色,頂端5裂;雄蕊5,藥多少合生,圍繞花柱四周,藥上端有附片,基部鈍形;柱頭伸出,2裂,裂片圓柱形。瘦果有5棱,冠毛單列,刺毛狀?;ㄆ?~10月。

    化學(xué)成分

    含香豆精。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

    治感冒,瘧疾,腸寄生蟲病。

    《貴州民間藥物》:"表寒退熱。治瘧疾,感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4錢。

    復(fù)方

    ①治感冒:秤桿升麻四錢,葛根三錢,柴胡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瘧疾:鮮秤桿升麻四錢至五錢。煎成濃汁。于發(fā)瘧前二小時(shí)服。(《貴州草藥》)

    ③治腸寄生蟲?。撼訔U升麻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備注

    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蘇南部曾作佩蘭使用,商品稱為"尖佩蘭"。參見"佩蘭"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沖天果別名鬧魚藤、沖天子、毒魚藤來源豆科沖天果Millettia ichthyoctona Drake,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有大毒。功能主治消腫拔毒,止癢。治禿頂:煎水外洗。瘡癤紅腫,異物入肉......
  • 拼音注音Chū Shān Hǔ別名邊耳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愛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Den]采收和儲(chǔ)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
  • 拼音注音Cì Sān Jiǎ別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藥性備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嶺南采藥錄》),刺三加、苦刺頭(《貴州民間藥物》),三甲皮(《四川中藥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廣西藥植名錄》)......
  • 《中國(guó)藥典》: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春季采,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bǔ)強(qiáng)壯,解熱,鎮(zhèn)咳,調(diào)整血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