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冬葵苗葉(《本草圖經(jīng)》),芪菜巴巴葉(《云南中草藥》),冬莧菜(《重慶草藥》)。
《別錄》
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葉。
葉含粘液質(zhì)。
甘,寒。
①陶弘景:"冷利。"
②《千金·食治》:"甘,寒,滑,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甘咸,寒,滑。"
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別錄》:"其心傷人。"
②《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fā)宿病。"
③《本草匯言》:"里虛胃寒人;并風(fēng)疾、宿疾,咸忌之。"
清熱.行水,滑腸。治肺熱咳嗽,熱毒下痢,黃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瘡。
①《藥性論》:"葉:燒灰及搗干葉末,治金瘡。煮汁,能滑小腸,單煮汁,主治時行黃病。"
②崔禹錫《食經(jīng)》:"食之補肝膽氣,明目。主治內(nèi)、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③《本草圖經(jīng)》:"孕婦臨產(chǎn)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產(chǎn)。"
④汪穎《食物本草》:"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
⑤《醫(yī)林纂要》:"益心,瀉腎,滑腸。去結(jié)行水,通乳。"
⑥《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腹脹。"
⑦《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腫脹.又用以利便緩下,催生,催乳,"
⑧《重慶草藥》:"苗葉:治肺火咳嗽,肺癆,虛咳盜汗。"
內(nèi)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①治肺炎:冬莧菜煮稀飯服。(《重慶草藥》)
②治黃疸:冬葵全草二兩,天胡荽三兩,紫花地丁草二兩,車前草一兩,精肉三兩。水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小兒發(fā)斑,散惡毒氣生葵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圣惠方》)
④治咽喉腫痛:冬葵葉、花,陰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諸痿:先以泔清溫洗,以棉拭水,取葵葉微火暖貼之瘡,引膿,不過二、三百葉,膿盡即肉生。忌諸雜魚蒜、房室等。(《孟詵必效方》)
⑥治湯火傷:葵菜為末敷之。(汪穎《食物本草》)
⑦治蛇蝎螫:熟搗葵取汁撮。(《千金方》)
⑧治誤吞錢不出及誤吞針:葵菜不拘多少,絞取汁,冷飲之。(《普濟方》)
冬葵苗葉、蓍葵葉、冬莧菜、芪菜巴巴葉、棋盤葉。
出自《名醫(yī)別錄》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嫩苗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山野等處。
資源分布:1.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2.我國西南及河北、甘肅、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種植。
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莖被星狀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cm,僅上面槽內(nèi)被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葉片腎形至圓形,直徑5-11cm,常為掌狀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有鈍齒,兩面被極疏糙狀毛或幾無毛。花3至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間,幾無柄至有極短柄;總苞的小苞片3枚,線狀披針形,被纖毛;萼杯狀,5裂,廣三角形,被疏星狀長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長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圓形,直徑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兩側(cè)具網(wǎng)紋。種子腎形,直徑約1.5mm,紫褐色,禿凈。花期3-11月。
2.冬葵 本種與野葵的區(qū)別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莖被柔毛。葉柄細(xì)瘦,被疏柔毛;葉片圓形,5-7裂,直徑5-8cm,基部心形,邊緣具細(xì)鋸齒,特別皺曲?;ò咨?。果扁球形,直徑約8mm,分果爿11,網(wǎng)狀,具細(xì)柔毛。種子直徑約1mm,暗黑色。花期6-9月。
含粘液質(zhì)(mucilage)。
肺;肝;膽經(jīng)
甘;寒
1.《別錄》:其心傷人。
2.《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fā)宿病。
3.《本草匯言》:里虛胃寒人,并風(fēng)疾、宿疾,咸忌之。
清熱;利濕;滑腸;通乳。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毒下??;濕熱黃疸;二便不通;乳汁不下;瘡癤癰腫;丹毒
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可用至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1.《本草衍義》:冬葵苗,性滑利,不益人。
2.《儒門事親》: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時復(fù)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秲?nèi)經(jīng)》云以滑養(yǎng)竅是也。
3.《綱目》:唐王燾《外臺秘要》云,天行斑瘡,須臾通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也。煮葵菜葉,以蒜啖之則止。又《圣惠方》亦云,小兒發(fā)斑,用生葵菜葉絞汁少少與服,散惡毒氣。按此即今痘瘡也,今之治者,惟恐其大小二便頻數(shù),泄其元氣,痘不起發(fā),葵菜滑竅,能利二便,似不相宜,而昔人賴之,豈古今運氣不同,故治法亦隨時變易歟。
4.《藥性論》:葉:燒灰及搗干葉末,治金瘡。煮汁,能滑小腸,單煮汁,主治時行黃病。
5.崔禹錫《食經(jīng)》:食之補肝膽氣,明目。主治內(nèi)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6.《本草圖經(jīng)》:孕婦臨產(chǎn)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產(chǎn)。
7.汪穎《食物本草》: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8.《醫(yī)林纂要》:益心,瀉腎,滑腸,去結(jié)行水,通乳。
9.《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腹脹。
10.《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腫脹,又用以利便緩下,催生,催乳。
11.《重慶草藥》:苗葉:治肺火咳嗽,肺癆,虛咳盜汗。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冬葵苗葉(《本草圖經(jīng)》),芪菜巴巴葉(《云南中草藥》),冬莧菜(《重慶草藥》)。
出處《別錄》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葉。
化學(xué)成分葉含粘液質(zhì)。
性味甘,寒。
①陶弘景:"冷利。"
②《千金·食治》:"甘,寒,滑,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甘咸,寒,滑。"
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別錄》:"其心傷人。"
②《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fā)宿病。"
③《本草匯言》:"里虛胃寒人;并風(fēng)疾、宿疾,咸忌之。"
功能主治清熱.行水,滑腸。治肺熱咳嗽,熱毒下痢,黃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瘡。
①《藥性論》:"葉:燒灰及搗干葉末,治金瘡。煮汁,能滑小腸,單煮汁,主治時行黃病。"
②崔禹錫《食經(jīng)》:"食之補肝膽氣,明目。主治內(nèi)、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③《本草圖經(jīng)》:"孕婦臨產(chǎn)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產(chǎn)。"
④汪穎《食物本草》:"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
⑤《醫(yī)林纂要》:"益心,瀉腎,滑腸。去結(jié)行水,通乳。"
⑥《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腹脹。"
⑦《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腫脹.又用以利便緩下,催生,催乳,"
⑧《重慶草藥》:"苗葉:治肺火咳嗽,肺癆,虛咳盜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復(fù)方①治肺炎:冬莧菜煮稀飯服。(《重慶草藥》)
②治黃疸:冬葵全草二兩,天胡荽三兩,紫花地丁草二兩,車前草一兩,精肉三兩。水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小兒發(fā)斑,散惡毒氣生葵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圣惠方》)
④治咽喉腫痛:冬葵葉、花,陰干,煎水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諸痿:先以泔清溫洗,以棉拭水,取葵葉微火暖貼之瘡,引膿,不過二、三百葉,膿盡即肉生。忌諸雜魚蒜、房室等。(《孟詵必效方》)
⑥治湯火傷:葵菜為末敷之。(汪穎《食物本草》)
⑦治蛇蝎螫:熟搗葵取汁撮。(《千金方》)
⑧治誤吞錢不出及誤吞針:葵菜不拘多少,絞取汁,冷飲之。(《普濟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冬葵葉拼音注音Dōnɡ Kuí Yè別名冬葵苗葉、蓍葵葉、冬莧菜、芪菜巴巴葉、棋盤葉。
英文名Leaf of Cluster Mallow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及冬葵Malva crispa L.的嫩苗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lva verticillata L.[M.pulchella Bernh.]2.Melva crisp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山野等處。
資源分布:1.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2.我國西南及河北、甘肅、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種植。
原形態(tài)1.野葵 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莖被星狀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cm,僅上面槽內(nèi)被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葉片腎形至圓形,直徑5-11cm,常為掌狀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有鈍齒,兩面被極疏糙狀毛或幾無毛。花3至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間,幾無柄至有極短柄;總苞的小苞片3枚,線狀披針形,被纖毛;萼杯狀,5裂,廣三角形,被疏星狀長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9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長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圓形,直徑5-7mm,分果丬10-11,背面平滑,兩側(cè)具網(wǎng)紋。種子腎形,直徑約1.5mm,紫褐色,禿凈。花期3-11月。
2.冬葵 本種與野葵的區(qū)別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莖被柔毛。葉柄細(xì)瘦,被疏柔毛;葉片圓形,5-7裂,直徑5-8cm,基部心形,邊緣具細(xì)鋸齒,特別皺曲?;ò咨?。果扁球形,直徑約8mm,分果爿11,網(wǎng)狀,具細(xì)柔毛。種子直徑約1mm,暗黑色。花期6-9月。
化學(xué)成分含粘液質(zhì)(mucilage)。
歸經(jīng)肺;肝;膽經(jīng)
性味甘;寒
注意脾虛腸滑者忌服,孕婦慎服。
1.《別錄》:其心傷人。
2.《千金·食治》:食生葵菜,令人飲食不化,發(fā)宿病。
3.《本草匯言》:里虛胃寒人,并風(fēng)疾、宿疾,咸忌之。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滑腸;通乳。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毒下??;濕熱黃疸;二便不通;乳汁不下;瘡癤癰腫;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可用至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含漱。
各家論述1.《本草衍義》:冬葵苗,性滑利,不益人。
2.《儒門事親》: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時復(fù)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秲?nèi)經(jīng)》云以滑養(yǎng)竅是也。
3.《綱目》:唐王燾《外臺秘要》云,天行斑瘡,須臾通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也。煮葵菜葉,以蒜啖之則止。又《圣惠方》亦云,小兒發(fā)斑,用生葵菜葉絞汁少少與服,散惡毒氣。按此即今痘瘡也,今之治者,惟恐其大小二便頻數(shù),泄其元氣,痘不起發(fā),葵菜滑竅,能利二便,似不相宜,而昔人賴之,豈古今運氣不同,故治法亦隨時變易歟。
4.《藥性論》:葉:燒灰及搗干葉末,治金瘡。煮汁,能滑小腸,單煮汁,主治時行黃病。
5.崔禹錫《食經(jīng)》:食之補肝膽氣,明目。主治內(nèi)熱消渴,酒客熱不解。
6.《本草圖經(jīng)》:孕婦臨產(chǎn)煮葉食之,則胎滑易產(chǎn)。
7.汪穎《食物本草》: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并宜食之。8.《醫(yī)林纂要》:益心,瀉腎,滑腸,去結(jié)行水,通乳。
9.《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腹脹。
10.《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治小便不通,全身腫脹,又用以利便緩下,催生,催乳。
11.《重慶草藥》:苗葉:治肺火咳嗽,肺癆,虛咳盜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