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地稔根

    別名

    地菍根、山地菍根、山地稔根、鋪地錦根、地茄根、火炭泡。

    英文名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Herb

    藥用部位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根。

    植物形態(tài)

    披散的匍匐狀亞灌木。莖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長(zhǎng),長(zhǎng)10~30厘米。葉對(duì)生,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1~3厘米,寬8~20毫米,頂端短尖,基部渾圓,有3~5條主脈,只在葉面邊緣和葉背脈上有稀疏的粗毛;葉柄長(zhǎng)2~4毫米。夏、秋季開(kāi)花;花兩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徑約2.5厘米;萼管長(zhǎng)約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針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紅色,長(zhǎng)1~1.4厘米;雄蕊10枚,花藥頂孑L開(kāi)裂,有延長(zhǎng)且2裂的藥隔,子房下位,5室。漿果圓球形,直徑約7毫米,成熟時(shí)紫黑色,被粗毛。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林緣及灌木叢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廣東及長(zhǎng)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凈,切短段,曬干。

    性狀

    地菍根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短段,常彎曲,有分枝,長(zhǎng)3~6厘米,直徑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光滑或有細(xì)皺紋,栓皮剝落后呈淡紅色。質(zhì)堅(jiān)硬,不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略顯放射狀紋理,中心有紅棕色小髓。氣微,味淡微澀。

    性味歸經(jīng)

    性平,味微甘、苦。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活血通絡(luò)、收斂止血。屬止血藥分類下的收斂止血藥。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5~30克,煎服;或搗汁。外用:煎湯洗或搗敷。用治風(fēng)濕痹痛、腰腿痛、產(chǎn)后腹痛、崩漏帶下、外傷出血。

    藥理作用

    地稔根煎劑在體外對(duì)傷寒、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的功效與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酚類、鞣質(zhì)、氨基酸及糖類。

    注意

    孕婦慎用。

    相關(guān)藥方

    1.治久嗽不止:地菍根、百合、桑根各30克,豬肺1只煎服。(《閩東本草》)

    2.治黃疸:鮮地茄根90克,白茅根30克,白糖30克,甜酒30克。先將地茄、白茅根煎水,加白糖沖甜酒服。(《湖南藥物志》)

    3.治疝氣:地菍根60克,加桂圓肉15克(或橘核15克),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4.治久瘧不愈:地菍根30克,鳳尾草全草60克,鵝不食草全草15克。白糖為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

    5.治滯產(chǎn):地菍根60克~120克,切碎,加水3-4碗,文火煎至八分碗,去渣頓服。(《福鼎本草》)

    摘錄

    其他

    摘錄其他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ō Luó Gēn Yè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鳳梨科植物鳳梨的根或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采......
  • 拼音注音Bō Luó Pí?jiǎng)e名波羅、番婁子、露兜子、地菠蘿、草菠蘿出處本品始載于《植物名實(shí)圖考》,以露兜子為名。云:“露兜子產(chǎn)廣東,一名波羅,生山野間,實(shí)如蘿卜,上生葉一簇,尖長(zhǎng)深齒,味、色、香具佳……又名番婁子,形如蘭,葉密長(zhǎng)大,抽莖結(jié)子......
  • 《中藥大辭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吳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論》),赤節(jié)(《別錄》),白菝葜(《日華子本草》),粉萆薢(《本草從新》),金剛、硬飯團(tuán)(《植物名實(shí)圖考長(zhǎng)編》),山田薯、土薯蕷(《泉州本草》),麻甲頭(《廣......
  • 《中國(guó)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niǎo)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lái)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lái)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jiàn)“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