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紅米果根(《云南中草藥》)
《貴州草藥》
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根。秋季采挖。
辛苦,涼。
①《貴州草藥》:"性涼,味辛微苦。"
②《云南中草藥》:"辛苦;平。"
清熱,止血。治月經(jīng)不凋,吐血,尿血,痔瘡出血。
內(nèi)服:煎湯,0.5~1兩。
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對節(jié)樹根、映山紅(紅杜鵑)根、土茯苓各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痔瘡出血:對節(jié)樹根二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吐血、尿血:小紅米果根三至五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小紅米果根
出自《貴州草藥》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licarpa rubella Lind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灌木,高1-3m。小枝被黃褐色星鄭州志及多細(xì)胞腺毛。單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倒卵形名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10cm,先端尾尖或漸尖,基部心形、近耳形或偏斜,邊緣具細(xì)鋸齒苦口婆心整齊粗齒,表面微被多細(xì)胞單毛,背面被星狀毛、單毛、腺毛及黃角腺點;側(cè)脈6-10對。聚傘花序腋生,寬2-4cm,4-6次分歧,被毛與小枝同;花序梗長2-3cm;苞片細(xì)小,卵圓形;萼杯狀,萼齒濕潤著或鈍三角形,被星狀毛或腺毛及黃色腺點;花冠紫紅色、黃綠色或白色,長約3mm,先端4裂,裂片鈍圓,被腺毛及黃色腺點;雄蕊4,長為冠的2倍;子房有毛。果實紫紅色,徑約2mm?;ㄆ?-7月,果期7-11月。
肝;脾經(jīng)
辛苦;平
涼熱止血;祛風(fēng)止痛。主吐血;尿血;偏頭風(fēng);風(fēng)濕痹痛
內(nèi)服:煎湯,15-30g。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紅米果根(《云南中草藥》)
出處《貴州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根。秋季采挖。
性味辛苦,涼。
①《貴州草藥》:"性涼,味辛微苦。"
②《云南中草藥》:"辛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治月經(jīng)不凋,吐血,尿血,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fù)方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對節(jié)樹根、映山紅(紅杜鵑)根、土茯苓各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痔瘡出血:對節(jié)樹根二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吐血、尿血:小紅米果根三至五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對節(jié)樹根拼音注音Duì Jié Shù Gēn別名小紅米果根
英文名Root of Reddish Beautyberry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licarpa rubella Lind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灌木,高1-3m。小枝被黃褐色星鄭州志及多細(xì)胞腺毛。單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倒卵形名倒卵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10cm,先端尾尖或漸尖,基部心形、近耳形或偏斜,邊緣具細(xì)鋸齒苦口婆心整齊粗齒,表面微被多細(xì)胞單毛,背面被星狀毛、單毛、腺毛及黃角腺點;側(cè)脈6-10對。聚傘花序腋生,寬2-4cm,4-6次分歧,被毛與小枝同;花序梗長2-3cm;苞片細(xì)小,卵圓形;萼杯狀,萼齒濕潤著或鈍三角形,被星狀毛或腺毛及黃色腺點;花冠紫紅色、黃綠色或白色,長約3mm,先端4裂,裂片鈍圓,被腺毛及黃色腺點;雄蕊4,長為冠的2倍;子房有毛。果實紫紅色,徑約2mm?;ㄆ?-7月,果期7-11月。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涼熱止血;祛風(fēng)止痛。主吐血;尿血;偏頭風(fēng);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