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頂果膜蕨

    拼音注音Dǐnɡ Guǒ Mó Jué來源

    藥材基源:為膜蕨科植物頂果膜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menophyllum khasyanum Hook.et Bak.[H.denticulatum var.flaccidum Clark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900m的林下溪邊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小型石生蕨類植物,植株高8-10cm。根莖暗褐色,橫走,纖細(xì)絲狀,粗約0.3mm,被疏毛或幾無毛。葉遠(yuǎn)生,相距1-2cm;葉柄長2-2.5cm,無翅,疏被柔毛;葉片薄膜質(zhì),半透明,干后暗褐色,狹長披針形,長7-10cm,寬12-15cm;二回深羽裂;羽片10-12對,斜長圓形,長8-10mm,寬5-6mm,基部數(shù)對幾近生,其余的密接,互生,深羽裂幾達(dá)羽軸;裂片3-4對,線形,邊緣有尖齒,基部上側(cè)的裂片較長而常分叉;葉脈叉狀分枝,葉軸除基部外均有狹翅。孢子囊群僅生于葉片先端,位于羽片的上部裂片的頂部,生孢子囊群的裂片在囊苞之下明顯狹縮;囊苞狹長卵形,長1.5-2mm,寬約1mm,兩唇瓣分裂至近基部,先端尖銳并有尖齒。

    性味

    微澀;平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Xiān Máo別名細(xì)葉刺參、刺參來源藥材基源:為川續(xù)科植物大花刺參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ayi......
  • 《中藥大辭典》:白側(cè)耳拼音注音Bái Cè ěr別名白耳菜、叫天雞(《貴州民間方藥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藥資源名錄》),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 《中藥大辭典》:白僵蠶拼音注音Bái Jiānɡ Cán別名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
  • 《中藥大辭典》:白克馬葉拼音注音Bái Kè Mǎ Yè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安息香料植物垂珠花的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多生于山中陽坡雜林中。分布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垂珠花,又名:白花......
  • 拼音注音Bái Bā Jiǎo Lián別名血絲金盆、鬼臼、九臼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貴州八角蓮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ing[Podophyllum majoren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