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二色內(nèi)風(fēng)消

    《全國中草藥匯編》:二色內(nèi)風(fēng)消拼音注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來源

    木蘭科二色內(nèi)風(fēng)消Schisandra bicolor Cheng,以根、藤、果入藥。

    生境分布

    浙江。

    功能主治

    理氣活絡(luò),健脾。主治勞力過度,四肢酸麻,胸悶,胃口不好。

    用法用量

    根、藤5~8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二色內(nèi)風(fēng)消拼音注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別名

    兩色五味子(《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香蘇子、北五味子(《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二色內(nèi)風(fēng)消根、莖果實。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陰雜木林下、山坡林緣或路邊灌木叢中。分布浙江、安徽。

    原形態(tài)

    落葉攀援狀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互生,常簇生于短枝末端,葉片近圓形、或廣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5~9厘米,寬3.5~8厘米,先端尖,基部寬楔形,略偏斜,邊緣具疏齒牙,兩面無毛,質(zhì)較厚;葉柄長2~3.5厘米,上面具溝。花單性,生于短枝末端苞腋,花徑1~1.3厘米;花被片7~13,內(nèi)彎,外輪花被4~5,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3.5~6毫米,綠黃色,內(nèi)輪花被長圓形或長圓狀刨卵形,長5~7毫米,深紅色;雄蕊群扁平,紅色;雌蕊群寬卵形,心皮約16枚。果實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1.2厘米,成熟時鮮紅色,花期6月。果期10月。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勞力過度,四肢酸麻,胸悶,胃口不好。二色內(nèi)風(fēng)消六至七錢(果實的用量宜減少),加紫青藤(鼠李科枯嶺勾兒茶)五至六錢,仙鶴草二至三錢,白馬骨、八角楓各三至四錢。水煎,沖黃酒、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二色內(nèi)風(fēng)消拼音注音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別名

    香蘇子、北五味子

    出處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二色五味子的根、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fhisandra bicolor Che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除盡雜物,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500m的山坡林緣或路邊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攀援灌木,長3m左右。嫩枝淺棕色,光滑;老枝粗壯,顯黑紫色或灰黑色。單葉互生,常聚生于短枝末端;葉柄長2-3.5cm;葉片近圓形,少廣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5-9cm,寬3.5-8cm,先端短驟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少為圓形,稍偏斜;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被白粉。花單性,生于短枝末梢的苞腋,直徑1-1.3cm,微帶清香;花被7-13,外輪4-5片,綠黃色,內(nèi)輪深紅色;雄花有雄蕊5枚,離生,無花絲,排成輻射狀,雄蕊柱成扁平五角形,花藥著生于藥隔腹面兩側(cè);雌花雌蕊群寬卵形,心皮9-16。聚合果長3-7cm;果實近圓形,熟時紅色,內(nèi)含種子1-2枚,種皮具小疣點?;ㄆ?-7月,果期9-10月。

    歸經(jīng)

    肝;胃經(jīng)

    性味

    苦;澀;性溫

    功能主治

    通經(jīng)活絡(luò);健脾開胃。主勞傷脫力;四肢酸麻;胸悶;納呆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4g。

    各家論述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勞力過度,四肢酸麻,胸悶,胃口不好。二色內(nèi)風(fēng)消六至七錢(果實的用量宜減少),加紫青藤(鼠李科牯嶺勾兒茶)五至六錢,仙鶴草二至三錢,白馬骨、八角楓各三至四錢。水煎,沖黃酒、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fù)方①治淋?。罕莅姿胍粌?,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fēng)祛痰,解毒。摘錄《全......
  •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變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玉蜀黍“條。功能主治《重慶草藥》:“煎水服,治暑熱腹瀉?!罢洝吨兴幋筠o典》......
  • 拼音注音Běi Sī Shí Zhú別名商陸、銀柴胡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頭花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和儲藏:立秋至秋分之間,將根挖出,去掉根莖,剪去須根......
  • 別名金鐘茵陳、吹風(fēng)草、鬼麻油、土茵陳。英文名Herba Siphonostegiae藥用部位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銹色短毛。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