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羊奶角角、祖子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蘿藦科鵝絨藤Cynanchum chinense R. Brown,以根、乳汁入藥。
遼寧、河北、陜西、山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河南。
根:苦,寒。
根:祛風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兒食積,用根5錢,水煎服。
乳汁:治常性疣贅。用莖內(nèi)乳汁涂抹數(shù)次,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羊奶角角,牛皮消
《寧夏中草藥手冊》
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夏、秋間隨用隨采。
生于田邊、地埂及村莊附近,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及華東等地。
多年生纏繞草本,有乳汁。莖密生短柔毛。葉對生;寬三角狀心形,先端狹突尖,基部心形,全緣;有長柄。聚傘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兩面無毛;副花冠杯狀,頂端裂成10個絲狀體,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nèi)輪略短。蓇葖果,長角狀,雙生或僅有1個發(fā)育。種子矩圓形,頂端有白絹質(zhì)種毛。
治尋常性疣贅(刺瘊)。
取鮮羊奶角角莖漿涂患處。經(jīng)數(shù)次涂抹后,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羊奶角角、牛皮消、軟毛牛皮消、祖馬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chinense R. Br.
采收和儲藏:夏、秋間隨采乳汁隨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陽灌木叢中或路旁、河畔、田梗邊。
資源分布: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 及華東等地。
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約5mm,干后灰黃色。葉對生,薄紙質(zhì);葉柄長2.5-5cm;葉片寬三角狀心形,長4-9cm,寬4-7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蒼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脈上較密。傘形聚傘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約20朵;花萼外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副花冠二形,杯狀,上端裂成10個絲狀體,分為2輪;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nèi)輪略短;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花柱頭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或僅有1個發(fā)育,細圓柱狀,向端部漸尖,長達11cm,直徑約5mm。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5-8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細皺紋,栓皮易剝離,剝離處顯灰白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色,中空。氣微,味淡。
肝經(jīng)
甘;涼
化瘀解毒。主尋常性疣
內(nèi)服:煎湯3-15g;外用:取汁涂抹患處。
治尋常性疣贅(刺瘊),取鮮羊奶角角莖漿涂患處。經(jīng)數(shù)次涂抹后,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羊奶角角、祖子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來源蘿藦科鵝絨藤Cynanchum chinense R. Brown,以根、乳汁入藥。
生境分布遼寧、河北、陜西、山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河南。
性味根:苦,寒。
功能主治根:祛風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兒食積,用根5錢,水煎服。
乳汁:治常性疣贅。用莖內(nèi)乳汁涂抹數(shù)次,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鵝絨藤拼音注音é Rónɡ Ténɡ別名羊奶角角,牛皮消
出處《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夏、秋間隨用隨采。
生境分布生于田邊、地埂及村莊附近,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及華東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本,有乳汁。莖密生短柔毛。葉對生;寬三角狀心形,先端狹突尖,基部心形,全緣;有長柄。聚傘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兩面無毛;副花冠杯狀,頂端裂成10個絲狀體,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nèi)輪略短。蓇葖果,長角狀,雙生或僅有1個發(fā)育。種子矩圓形,頂端有白絹質(zhì)種毛。
功能主治治尋常性疣贅(刺瘊)。
用法用量取鮮羊奶角角莖漿涂患處。經(jīng)數(shù)次涂抹后,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鵝絨藤拼音注音é Rónɡ Ténɡ別名羊奶角角、牛皮消、軟毛牛皮消、祖馬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英文名juice of Chinese Swallowword出處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chinense R. Br.
采收和儲藏:夏、秋間隨采乳汁隨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陽灌木叢中或路旁、河畔、田梗邊。
資源分布:分布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 及華東等地。
原形態(tài)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約5mm,干后灰黃色。葉對生,薄紙質(zhì);葉柄長2.5-5cm;葉片寬三角狀心形,長4-9cm,寬4-7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蒼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脈上較密。傘形聚傘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約20朵;花萼外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副花冠二形,杯狀,上端裂成10個絲狀體,分為2輪;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nèi)輪略短;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花柱頭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或僅有1個發(fā)育,細圓柱狀,向端部漸尖,長達11cm,直徑約5mm。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5-8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細皺紋,栓皮易剝離,剝離處顯灰白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色,中空。氣微,味淡。
歸經(jīng)肝經(jīng)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化瘀解毒。主尋常性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5g;外用:取汁涂抹患處。
各家論述治尋常性疣贅(刺瘊),取鮮羊奶角角莖漿涂患處。經(jīng)數(shù)次涂抹后,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