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甘青鐵線蓮

    拼音注音Gān Qīnɡ Tiě Xiàn Lián別名

    木通、亦蒙

    英文名all-grass of Longsepal Clematis出處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甘青鐵線蓮的全株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tangutica (Maxim.)Korsh.[C.orientalis L.var.tangutica Maxim.;C.tangutica(Maxim.)Korsh.var.obtusiuscula Rehd et Wils.]

    采收和儲藏:春末至秋季降霜前均可割取,去凈泥土、雜質,切段,曬干或陰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4900m的高原草地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原形態(tài)

    甘青鐵線蓮,落葉藤本。主根粗壯,木質。莖具棱,幼時被長柔毛,后脫落。葉對生,一回羽狀復葉;葉柄長2-7.5cm;小葉5-7,葉片淺裂、深裂或全裂,中央裂片較大,側裂片小,卵狀長圓形、狹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4cm,寬0.5-1.5cm,先端鈍,有短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缺刻狀鋸齒,上面有毛或無毛,下面有疏長毛?;▎紊袝r為單聚傘花序,有3朵花,腋生;花序梗粗壯,長4.5-20cm,有毛;花兩性;萼片4,狹卵形、橢圓狀長圓形,長1.5-3.5cm,黃色外面帶紫色,斜上展,先端漸尖或急尖,外面邊緣被短絨毛,中間被柔毛,內面無毛或近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花絲下面稍扁平,被開展的柔毛,花藥無毛;心皮多數,密生柔毛。瘦果倒卵形,長約4mm,有長柔毛,宿存花術羽毛狀,長達4cm?;ㄆ?-9月,果期7-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莖藤纏繞或切成段,圓柱形具縱棱,綠褐色,節(jié)部稍膨大。葉對生,羽狀復葉,小葉5-7片,頂端小葉較大,葉片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銳齒,質薄脆,常破碎。氣微,味微苦辛。

    化學成分

    莖葉含毛莨甙0.33-0.35%。

    歸經

    脾;胃經

    性味

    甘;苦;平

    注意

    本品不可多服,否則可出現(xiàn)黃疸。

    功能主治

    健胃消積;解毒化濕。主食積不化;腹?jié)M痞塞;腹涌腹瀉;癰瘡;濕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莖葉有利水、健胃、消積之功,治消化不良,痞塊食積,腹瀉,并有排膿、除瘡等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o Yào Ténɡ別名四川白前、西川鵝絨藤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豹藥藤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decipiens Sch......
  • 《全國中草藥匯編》:豹骨拼音注音Bào Gǔ別名川四腿、金錢豹骨來源貓科動物金錢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歸經歸肝、腎經。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風通絡,強筋健骨。用于風濕痹痛,腳膝酸軟。用法用量3~6錢,入丸......
  • 拼音注音Bèi Zǐ別名貝齒(《雷公炮炙論》),白貝(《日華子本草》),白海蚆(《簡便單方》),白貝齒(《藥材資料匯編》)。出處《本經》來源為寶貝科動物貨貝或環(huán)紋貨貝等的貝殼。5~7月間于海邊撈取,除去肉,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產于海南島、西沙......
  • 《中藥大辭典》:貝母蘭拼音注音Bèi Mǔ Lán別名止血果(《文山中草藥》),石巴蕉、對葉果、果上葉(《云南中草藥選》),小綠芨(《全展選編·外科》)。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蘭科植物傘房貝母蘭的假鱗莖或全草。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雜木......
  • 拼音注音Bèi Chǐ來源藥材習分紫貝齒與白貝齒兩類,入藥以紫貝齒為多。紫貝齒為寶貝科動物蛇首眼球貝Erosaria (Ravitrona) caputserpentis (L.)、山貓寶貝Cypraca (Lyncina) lynx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