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高山露珠草

    拼音注音Gāo Shān Lù Zhū Cǎo別名

    就就草、蛆兒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高山露珠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caea alpina L.subsp.micran-tha (Skvortsov) Boufford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全草,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600m以上的針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陰濕地或苔蘚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5-25cm。具地下匍匐枝;芭纖弱,被子知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4cm;葉片卵狀三角形或闊卵形,長1.5-3.5cm,寬1-2.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圓截形,邊緣疏生鋸齒,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常帶紫色,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花小;丙性,具長約2mm的柄;萼筒卵形,裂片2,紫紅色,卵形,長1-1.5mm;花瓣2,白色,倒卵形,與萼裂片近等長,先端缺凹;雄蕊2;子房下位,1室,花柱長約1mm,柱頭全緣或微2裂。果實(shí)堅(jiān)果狀,棒狀,長約2mm,寬約1mm,外面密生鉤狀毛;果柄稍長于果實(shí)?;ㄆ?-9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安神;消食;止咳;解毒;止癢。主心悸;失眠;多夢;疳積;咳嗽;瘡瘍膿腫;濕疣;癬癢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Bǎi別名山刺柏、刺柏樹、短柏木來源柏科刺柏Juniperus taiwaniana Hayata, epith mut.,以根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山西、福建、江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主治麻疹,身熱不退。用法用量4~5......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栗子拼音注音Cì Lì Zi別名細(xì)梗薔薇來源薔薇科刺栗子Rosa graciliflora Rehd. et Wils.,以果實(shí)入藥。生境分布陜西。性味甘、酸、微澀,平。功能主治止痢消腫。主治痢疾,痔瘡。用法用量3~5......
  • 《中藥大辭典》: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葉片。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蛔蟲癥。用法用量研末開水沖服,0.8~1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刺桐葉拼音注音Cì Tónɡ Yè別名......
  •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天中記》)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主金瘡,止血?!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刺梨拼音注音Cì Lí別名茨梨(《分類草藥性》),文先果(《四川中藥志》),團(tuán)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藥》)。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實(shí)。生境分布生長于中山及低山地區(qū)的溝旁、路邊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蘇、湖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