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氣蘭

    《中藥大辭典》:化氣蘭拼音注音Huà Qì Lán別名

    土百部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蕙蘭根皮。秋季挖根,抽去木心,曬干用。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坡地。分布陜西、浙江、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簇生,細(xì)長,肉質(zhì)。葉基生,常綠,長線形.長達(dá)70厘米,寬7~15毫米,質(zhì)硬,葉脈凸起??偁罨ㄐ蚓叻蠡ɑ蚨鄶?shù)花;花黃綠色,長約2厘米,唇瓣有紫褐色斑點。蒴果長圓柱狀,長達(dá)5厘米,種子多數(shù)。

    性味

    苦甘,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殺蟲。治咳嗽,蛔蟲病,頭虱。

    復(fù)方

    ①治長年咳嗽:土百部二錢。水煎服,白酒為引,每日一劑。

    ②治蛔蟲?。和涟俨恳粌?,研成細(xì)粉,加面做饃吃,三日吃完。

    ③治頭虱:土百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化氣蘭拼音注音Huà Qì Lán別名

    土百部

    英文名Root-bark of Faber Cymbidium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蕙蘭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ymbidium ensifolium (L.)Sw.[Epidendrum ensifolium L.]2.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f.)Reichb.f.[C.virescens Lindl.;Maxillaria goeringii Reichb.f.]3.Cymbidium faberi Rolfe4.Cymbidium kanran Makino5.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6.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var.pumilum (Rolfe)Y.S.Wu et S.C.Chen[C.pumilum Rolf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抽去木心,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建蘭生于山坡林下。

    2.春蘭生于山坡林下或溪邊。

    3.蕙蘭生于林下陰濕處。

    4.寒蘭生于山坡林下。

    5.多花蘭生于山坡林下巖石邊或附生樹上。

    6.臺蘭于山坡地上或樹上半附生。

    資源分布:1.建蘭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很多。

    2.春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陜西。各地有栽培,變型及栽培品種很多。

    3.蕙蘭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較多。

    4.寒蘭各地有栽培,變種及栽培品種較多。

    5.多花蘭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變種、變型及栽培品種較多。

    6.臺蘭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1.建蘭,陸生植物。葉2-6枚叢生,薄革質(zhì),帶形,較柔軟,彎曲而下垂,長30-50cm,寬1-1.7cm,略有光澤,先端漸尖,邊緣有不甚明顯的鈍齒?;ㄝ阒绷?,高20-35cm,較葉為短。通常有4-7花,最多達(dá)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軸中上部者長不及1cm,最下1枚達(dá)1.5cm;花淺黃綠色,有清香氣;萼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3cm左右,寬5-7mm,淺綠色,先端較綠,基部較淡,具5條較深 色的脈;花瓣較短,互相靠攏,色淺而有紫色斑紋;唇瓣不明顯3裂,側(cè)裂片淺黃褐色,唇盤中央具2條半月形褶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淺黃色帶紫紅色斑點?;ㄆ?-10月。

    2.春蘭,陸生植物。假鱗莖集生成叢。葉4-6枚叢生,狹帶形,長20-40cm,寬6-11mm,先端漸尖,邊緣具細(xì)鋸齒。花葶直立,遠(yuǎn)比葉短,被4-5枚長鞘;花苞片長而寬,比子房連花梗長;花單生,少為2朵,直徑4-5cm,淺黃綠色,有清香氣;萼片近相等。狹長圓形,長3.5cm左右寬6-8mm,先端急尖,中脈基部具紫褐色條紋;花瓣卵狀披針表,比萼片略短;唇瓣不明顯3裂,比花瓣短,淺黃色帶紫褐色斑點,先端反卷,唇盤中央從基部至中部具2條褶片。花期2-3月。

    3.蕙蘭,陸生植物。葉7-9枚叢生,直立性強,長25-80cm,寬約1cm,中下部常對褶,先端漸尖,基部關(guān)節(jié)不明顯,邊緣有細(xì)鋸齒;具明顯透明的脈?;ㄝ阒绷?,高30-80cm,綠白色或紫褐色,被數(shù)枚長鞘;總狀花序具6-12余朵花;花葶片常比子房梗短,最下面1枚較長,長達(dá)3cm;花淺黃綠色;萼片近相等,狹披針形,長3-4cm,寬6-8mm,先端銳尖;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明顯3裂,短于萼片,側(cè)裂片直立,有紫色斑點,中裂片橢圓形,上面具透明乳突狀毛,邊緣具緣毛,有白色帶紫紅色斑點,唇盤從基部至中部有2條稍弧曲的褶片?;ㄆ?-5月。

    4.寒蘭,陸生植物。葉3-7枚叢生,帶形,直立性強,長35-70cm,寬10-17mm,先端漸尖,全緣或有時近先端具細(xì)齒,薄革質(zhì),略帶光澤?;ㄝ阒绷?,近等于或長于葉,疏生5-10余朵花;花苞片狹披針形,通常長13-28mm,在最下面者長達(dá)4cm;花梗連子房長2.5-4cm;花色多變,有濃香氣;萼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4cm左右,寬4-7mm,先端漸尖;花瓣較短而寬,向上外伸,中脈紫紅色,基部有紫暈;唇瓣不明顯3裂,側(cè)裂片直立,半圓形,有紫紅色斜紋,中裂片乳白色,中間黃綠色帶紫斑,唇盤從基部至中部具2條平行的褶片,褶片黃色,光滑無毛?;ㄆ?0-12月。

    5.多花蘭,附生植物。假鱗莖粗壯。葉3-6枚叢生,直立性強,帶形,通常長40cm左右,寬1.5-3cm,先端稍鉤轉(zhuǎn)或尖裂,基部關(guān)節(jié)明顯,全緣?;ㄝ阒绷?,比葉短,花密集,多至50朵花;花苞片長約5mm;花梗連子房長1.6-3cm;花紅褐色,無香氣;萼片近相等,狹長圓狀披針形,長2cm左右,寬約5mm,紅褐色,中部略帶黃褐色,邊緣稍向后反卷;花瓣近等長于萼片,向兩邊開展,紫褐色帶黃色邊緣;唇瓣3裂,約等長于花瓣,上面具乳突,側(cè)裂片近半圓形,直立,有紫褐色條紋,邊緣紫紅色,中裂片近圓形,稍反折,紫紅色,中部有淺黃色暈,唇盤從基部至中部具2條平行的褶片,褶片黃色?;ㄆ?-6月。

    6.臺蘭,臺蘭與多花蘭相似,但本種較矮小,葉片厚而光澤,花莖長15-30cm,著花15-40朵,花形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無香氣?;ㄆ?-5月。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苦;甘;有小毒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清利濕熱;殺蟲。主咳嗽;小便淋濁;赤白帶下;鼻衄;蛔蟲病;頭虱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à Huā出處貴州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白蠟樹的花。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蠟樹皮“條。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復(fù)方治哮喘咳嗽:白蠟花二錢,枇杷花三錢。米湯泡冰糖煎服。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蝶花拼音注音Bái Dié Huā別名和氣草、兔耳草、龍頭蘭來源蘭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以根入藥。生境分布江西、四川、貴州、廣西、廣東、云南。性味甘,微溫。功能主治補腎壯陽......
  • 《中藥大辭典》:白螺螄殼拼音注音Bái Luó Sī Ké別名白螺殼(《肘后方》)。出處《綱目》來源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huán)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于破敗的墻壁內(nèi)及螺殼堆積處,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浙江、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白補藥拼音注音Bái Bǔ Yào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花莖狀丹參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陰濕巖上。分布貴州、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花莖狀丹參,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6~10枚,葉片長卵形,長3.5~......
  • 拼音注音Bái Dòu別名飯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廣州植物志》)。出處《孫真入食忌》來源為豆科植物飯豇豆的種子。生境分布我國各省都有栽培。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復(fù)葉,頂生小葉卵狀菱形,兩側(cè)小葉斜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