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獨零余子

    《中藥大辭典》:黃獨零余子拼音注音Huánɡ Dú Línɡ Yú Zǐ別名

    狗嗽子(《福建民間草藥》)。

    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為薯蕷科植物黃獨葉腋中的珠芽。7~8月成熟時采收。

    性狀

    珠芽呈圓球形,徑約2厘米。外皮棕褐色,上有淡棕色、細小之顆粒狀突起,徑約1毫米。除去外皮后,顯青綠色,內(nèi)肉呈黃白色,新鮮的切開后斷面有粘液滲出,片刻即漸轉(zhuǎn)深黃色及至淡黃色。味微苦。

    性味

    《福建民間草藥》:"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百日咳,咳嗽,頭痛。

    《福建民間草藥》:"生用催吐,解諸藥毒,熟用治熱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錢;磨汁或浸酒。外用:切片貼。

    復(fù)方

    ①治百日咳:鮮狗嗽子三至五錢,切片,酌加冰糖,開水燉一小時,飯后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咳嗽:黃獨零余子一錢五分至三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解諸藥毒:鮮狗嗽子和開水磨汁一盞,用開水送服,可催吐,以污物吐盡為止。(《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頭痛:鮮狗嗽子切成薄片,貼在太陽穴。(《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食道癌、子宮癌、直腸癌:黃獨干珠芽十兩,切片,62度白酒三斤,裝入小口陶罐內(nèi),石膏封口,糠火慢燒二小時,或?qū)⑻展薹湃脲亙?nèi),慢火蒸二小時,提出陶罐,稍冷后放入冷水中浸七天七夜,過濾即得。成人每日50毫升,少量頻飲,以不醉為度。(《福建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黃獨零余子拼音注音Huánɡ Dú Línɡ Yú Zǐ別名

    狗嗽子、零余子、黃獨果、黃獨珠芽

    英文名Bulbil of Airpotato Yam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葉腋內(nèi)生長的紫褐色珠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corea bulbifera L.

    采收和儲藏:夏末、秋初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灑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黃獨 纏繞草質(zhì)藤本。塊莖卵圓形至長圓形,近于土面,棕褐色,表面密生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圓柱形,左旋,無毛。單葉互生;葉柄較葉片稍短;葉片寬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5-16(-26)cm,寬2-14(-26)cm,先端尾狀漸尖,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葉腋內(nèi)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的球形或卵圓形珠芽(零余子),直徑1-3cm,外有圓形斑點。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下垂,常數(shù)個叢生于葉腋,有時基部花序延長排列成圓錐狀;雄花單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針形,新鮮時紫色;雄蕊6,著生于花被基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常2至數(shù)個叢生葉腋,長20-50cm,退化雄蕊6,長僅為花被片的1/4。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狀長圓形,長1.5-3cm,寬0.5-1.5cm,兩端圓形,成熟時淡黃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點。種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兩兩著生于每室中軸的頂端,種翅栗褐色,向種子上方延伸,呈長圓形?;ㄆ?-10月,果期8-11月。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注意

    不宜過量或久服;脾胃虛弱者不宜磨汁服。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散結(jié)解毒。主痰熱咳喘;百日咳;咽喉腫痛;癭瘤;瘰疬;瘡瘍腫毒;蛇犬蛟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磨汁、浸酒。外用:適量,切片貼或搗敷。

    復(fù)方

    ①治百日咳: 鮮狗嗽子三至五錢,切片,酌加冰糖,開水燉一小時,飯后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②治咳嗽: 黃獨零余子一錢五分至三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③解諸藥毒: 鮮狗嗽子和開水磨汁一盞,用開水送服,可催吐,以污物吐盡為止。(《福建民間草藥》)④治頭痛: 鮮狗嗽子切成薄片,貼在太陽穴。(《福建民間草藥》)⑤治食道癌、子宮癌、直腸癌: 黃獨干珠芽十兩,切片,62度白酒三斤,裝入小口陶罐內(nèi),石膏封口,糠火慢燒二小時,或?qū)⑻展薹湃脲亙?nèi),慢火蒸二小時,提出陶罐,稍冷后放入冷水中浸七天七夜,過濾即得。成人每日五十毫升,少量頻飲。以不醉為度。(《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福建民間草藥》:生用催吐,解諸藥毒,熟用治熱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陡=ㄖ胁菟帯罚骸皻⑾x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脂拼音注音Bái Shí Zhī來源礦物硅酸鹽的白陶土(Kaolin),與赤石脂類同,惟色白或帶淡紅、淡黃色。成分在比例上稍與赤石脂相異。一般認為以色白細膩粘舌無泥土、砂石等雜質(zhì)為佳。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為澀腸止......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花別名石花、石衣、蝦蟆皮來源地衣類梅花衣科梅花衣屬植物白石花Parmelia tinctorum Despr.,以葉狀體入藥。四季可采,洗凈曬干。性味甘、涼。功能主治涼血解毒。用于無名腫毒。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用菜油調(diào)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