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花綠絨蒿

    拼音注音Huánɡ Huā Lǜ Rónɡ Hāo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橢果綠絨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conopsis chelidoniflia Bur.et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50-3700m的疏林下或溪邊較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橢果綠絨蒿 多年生草本,高0.5-1.5m。主根細(xì),具多數(shù)須根,根莖處有宿存的葉基并密被黃棕色具短分枝的剛毛,常生有第2年芽胞。莖直立,綠色帶紫,上部分枝,下部被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短柄,密被黃棕色長硬毛;葉片輪廓寬卵形,長約7.5cm,寬約7cm,近基部羽狀全裂,頂部羽狀淺裂,裂片3-5,疏離,羽狀淺裂或深裂,小裂片卵形,先端鈍或近圓形,兩面疏被長硬毛,背面具白粉;上部莖生葉較小,無柄或近無柄,闊卵形,略被毛,羽狀3全裂或3深裂。花生于上部莖枝的葉腋內(nèi),有時2朵生于小枝末端;萼片2,近圓形,無毛,邊緣一側(cè)膜質(zhì);花瓣4,黃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2.3m,寬1.7-2.2cm;雄蕊多數(shù),花絲絲狀,花藥狹長圓形,黃色;子房卵圓形,無毛或近基部略被剛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無毛,4-5(-6)瓣自先端向下微裂。種子鐮狀長圓形,長不到1mm?;ㄆ?-7月,果期7月以后。

    性味

    微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除濕;通淋;止痛。主肺熱咳嗽;肺炎;肝炎;濕熱水腫;淋濁;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檳榔花拼音注音Bīnɡ Lɑnɡ Huā出處《中藥志》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夏季采集。曬干,去梗。生境分布產(chǎn)于廣東等地。性狀干燥的雄花蕾,粒大如米而瘦,表面土黃色至淡棕色。氣無,味淡。功能主治①《中藥志》:“為芳香健......
  • 拼音注音Bō Yè Zǐ Jīn Niú別名小涼傘、千年不出山、矮腳涼傘、小部傘、不出林、小矮地茶、小獅子頭、鐵羅傘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锛?xì)羅傘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affinis Hemsl.采收和儲藏:夏、秋......
  • 別名痢疾草來源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各地引種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濕。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腫痛;外用治癰瘡腫毒。用法用量全草1~2兩,水煎服;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
  • 《中藥大辭典》:波棱瓜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別名色爾格美多(藏名)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葫蘆科植物波棱瓜的果實。9~10月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分布我國西南及西藏等地。原形態(tài)草質(zhì)藤本。莖細(xì)長,攀援。葉互生,心狀闊卵形,......
  • 《全國中草藥匯編》:波棱瓜子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 Zǐ別名色吉美多[藏語]來源葫蘆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柔肝。主治黃疸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