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假木豆

    《全國中草藥匯編》:假木豆拼音注音Jiǎ Mù Dòu別名

    千斤拔、野螞蝗

    來源

    豆科假木豆Desmodium triangulare (Retz.)Merr.[Dendrolobium triangulare (Retz.)Schindl.],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貴州、廣東、廣西、臺灣、云南。

    性味

    辛、甘,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強(qiáng)筋,壯骨,健脾利濕。主治喉痛,腹瀉,跌打損傷,骨折,內(nèi)傷吐血。

    用法用量

    2.5~5錢,外用適量,搗爛加酒糟炒熱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假木豆拼音注音Jiǎ Mù Dòu別名

    曱甴草、野馬蝗(《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千金不藤(《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出處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來源

    為豆科植物假木豆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林邊、荒地。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1~2米。枝條有棱角,密生短柔毛。小葉3,倒卵狀矩圓形或矩圓形,頂端小葉長4~10厘米,寬2.5~4厘米,側(cè)生小葉較小,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密生短柔毛?;ㄐ蛞干暑^狀,有多數(shù)花;總花梗短,長約3~6毫米,有密短柔毛;花萼鐘狀,長約3~5毫米,下面一枚萼齒披針形,較其余萼齒長,密生長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黃色;子房線形,有3~4個(gè)胚珠。莢果長約2~2.5厘米,稍彎曲,背腹縫線呈波狀,有3~6莢節(jié),密生絹質(zhì)柔毛?;ㄆ?~9月。

    功能主治

    ①《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全草:祛風(fēng)濕.去疳積。治風(fēng)濕骨痛,小兒疳積。"

    ②《廣西植物名錄》:"根:清熱涼血,強(qiáng)筋壯骨,健脾利濕。治癱瘓,喉痛,腹瀉,跌打內(nèi)傷,骨折,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假木豆拼音注音Jiǎ Mù Dòu別名

    千斤拔、或打、甲由草、野螞蝗、假綠豆、白毛千斤拔

    英文名Root of Triangular Dendrolobium出處

    出自《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假木豆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 Schindl.[Hedysarum triangulare Retz.Desmodium triangulare(Retz.) Mer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地或山坡灌木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假木豆 灌木,高1-2m。莖有棱角;分枝密被柔毛。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較大,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9(-13.5)cm,寬1.3-3.5(-6)cm,先端急尖,基部鈍,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在中脈和側(cè)脈上毛吏密,側(cè)脈12-14對,平行,側(cè)生小葉較小?;ㄐ蛞干№斏?,有花約20朵,密生于短總花梗上成頭狀;苞片披針形;花萼長約5mm,下面的萼齒狹披針形;花白色或淡黃色;有香氣,長約9mm;雄蕊10,單體;子房線形,莢果長達(dá)16mm,闊3.5mm,密被絹狀柔毛,有3-4節(jié),腹背縫線縊縮?;ㄆ?-9月,果期10-11月。

    歸經(jīng)

    入肺;脾;大腸;腎經(jīng)

    性味

    辛;甘;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舒筋活絡(luò),健脾利濕。主咽喉腫痛,內(nèi)傷吐血,跌打損傷,骨折,風(fēng)濕骨痛,癱瘓,泄瀉,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爛,加酒糟炒熱敷。

    各家論述

    1.《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全草:祛風(fēng)濕,去疳積。治風(fēng)濕骨痛,小兒疳積。

    2.《廣西植物名錄》:根:清熱涼血,強(qiáng)筋壯骨,健脾利濕。治癱瘓,喉痛,腹瀉,跌打內(nèi)傷,骨折,吐血,咯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處《綱目》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莖。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風(fēng)痰迷竅,癲狂亂語,同朱砂為末姜湯下?!阿凇毒V目》:“治霍亂,同蘆萚、人參、倉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
  •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本草便讀》)出處《安徽藥材》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jiān),易碎。氣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
  • 《中藥大辭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別名白青(《本經(jīng)》),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lán)銅礦的礦石。原形態(tài)產(chǎn)于銅礦氧化帶中。單斜晶系。晶體短柱狀或板狀。通常星粒狀、腎狀、散射狀、土狀等......
  • 別名扛棺回來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葉入藥。隨時(shí)可采,曬干,一般鮮用。性味微酸、澀,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種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用法用量1~2兩,搗爛取汁沖白酒內(nèi)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