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假芫茜

    拼音注音Jiǎ Yuán Qiàn別名

    香信,番香茜(《廣西藥植名錄》),野芫荽(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陸川本草》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刺芫荽全株。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林邊、路旁。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刺芫荽,又名:臭刺芹。

    多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有特殊香氣,基生葉革質(zhì),倒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2~3厘米,基部漸狹而成一闊而扁平的柄,邊緣有硬骨質(zhì)和刺狀鋸齒,羽狀脈達鋸齒尖端成硬刺;莖生葉短而硬,3~5裂,或不分裂,疏生尖刺?;ㄖ绷?,粗壯,二歧分枝;頭狀花序極短,生于莖之分叉處;總苞片5~6。葉狀,邊緣疏生尖刺;小苞片線形,比花略長;小花多數(shù),白色或淡綠色。雙懸果球形或卵形,長1毫米,有球形茶色小凸瘤?;ㄆ?月。

    性味

    《陸川本草》:"辛,溫。"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行氣,健胃。治腹脹,食滯。"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疏風除熱,芳香健胃。治感冒胸痛,消化不良,腸炎腹瀉,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 Jiāo Tóu別名芭蕉、牙蕉、板蕉來源芭蕉科芭蕉屬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b et Zucc.,以根、莖和花入藥。根及莖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夏秋采花蕾,多鮮用。性味淡,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
  • 《中藥大辭典》:芭蕉子拼音注音Bā Jiāo Zǐ出處《食療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種子。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性味子生食:大寒;仁:性寒。注意子生食發(fā)冷病。功能主治子生食,止渴潤肺。蒸熟暴之令口開,春取仁,食之,通血脈,填骨髓......
  • 《中藥大辭典》:芭蕉根拼音注音Bā Jiāo Gēn別名芭蕉頭(《分類草藥性》)。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全年可采。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原形態(tài)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
  • 《中藥大辭典》:芭蕉油拼音注音Bā Jiāo Yóu別名芭蕉汁(《衛(wèi)生雜興》),芭蕉樹水(《中級醫(yī)刊》(5):57,1959)。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的液汁。于莖干近根部切一直徑約5厘米的小孔,即有灰黑色之液汁滲出,插以......
  • 《中藥大辭典》:芭蕉花拼音注音Bā Jiāo Huā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芭蕉根“條。性味甘談微辛,涼。①《滇南本草》:“性溫,味酸咸?!阿凇督鞑菟帯罚骸靶詻觯兜?。“③《貴州草藥》:“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