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棘胸蛙

    拼音注音Jí Xiōnɡ Wā別名

    山雞;山蛙;石板蛙

    英文名toad出處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蛙科動物棘胸蛙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naspinosa David.

    采收和儲藏:捕捉棘胸蛙可于夜晚用于燈光照明捕捉,越冬期內(nèi)可挖洞捕捉,在水內(nèi)時可用拉網(wǎng)牽捕。加工時洗凈去內(nèi)臟、剝皮,可鮮用;也可冷凍貯存或腌制。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習(xí)居于山溪之洄水坑下或其附近的水塘內(nèi)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棘胸蛙,體長100-120mm,體粗壯;頭寬而扁,吻棱不顯,鼻孔在吻眼之間或略近眼,眼間距略小于鼻間距或相等;鼓膜不顯,僅隱約可見;犁骨齒斜置,左右不相遇。雄蛙前肢特別粗壯指趾端膨大成圓球形,指略扁平,指側(cè)有厚緣膜;指長順序3,1,4,2;關(guān)節(jié)下瘤及掌突均發(fā)達,內(nèi)跖突細長,無外跖突。后肢肥碩,脛跗關(guān)節(jié)前達眼部,左右跟部僅相遇或稍重迭,跗褐明顯,跨間全蹼,長1,5趾的游離緣有緣膜。皮膚粗糙,雄蛙背部有許多窄長疣,多成行排列而不規(guī)則,此外還有小圓疣滿布在頭、軀、四肢的背面及體側(cè),體側(cè)的最為明顯,雌蛙背部有分散的小圓疣;顳褶極顯著;兩眼后端有橫置的膚溝。雄蛙前肢極粗壯,第1指基部粗大,內(nèi)側(cè)3指均有黑刺;胸部布滿分散的大刺疣,疣基部隆起,中央有顯著的角質(zhì)黑刺,咽部有時也有黑刺。

    栽培

    生活習(xí)性,喜棲息于山間溪流或水塘的洞穴中并宜于巖邊多灌木、草叢的安靜環(huán)境。最適溫度為12--26℃。棘胸蛙彈跳力強,可高達1m左右,傍晚出洞活動、覓食,活動范圍在洞穴的20-25m關(guān)徑之內(nèi),深夜即返回洞中對天氣變化敏感,在悶熱、干燥、氣壓較低的夜晚,或暴風雨來臨之前,紛紛出洞。由低處向高處遷移,且伴有雄壯的叫聲,人們可借此預(yù)報天氣變化。有防冬眠習(xí)性,一般在霜降后開始冬眠,到來年驚蟄前后復(fù)蘇。雄性個體較大,可達750g左右,雌性個體不,約590g,每年4-9月為繁殖季節(jié),5-7月為盛期,屬1年多次產(chǎn)卵類型,產(chǎn)卵數(shù)量隨個體大小,水溫及性腺發(fā)育狀況而差異群體產(chǎn)卵大致分3批:第1批4月下旬;第2批為5月底至6月初;第3批為7月上旬至8月。

    養(yǎng)殖技術(shù),棘胸蛙的繁殖和飼養(yǎng)持與蛤士蟆基本相似。

    歸經(jīng)

    入肺、胃、腎三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主小兒疳積;贏瘦;病后虛弱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100-120g。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滋補強壯的功效。主治小兒癆瘦,疳積,病后虛弱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沙蟲藥拼音注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別名痢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路旁。分布陜西、廣西、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方形,有柔毛。葉對生......
  • 別名活麻草來源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裂葉蕁麻Urtica fissa Pritz.,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曬干。性味甘、淡,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用于風濕骨痛,小兒吐乳,皮膚濕疹。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ái Lín Cǎo別名接骨風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m......
  • 拼音注音Bái Tàn別名火炭(《千金方》),無紋炭(《圣濟總錄》),木炭(《普濟方》),焊炭(《經(jīng)驗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木炭之堅緊無紋、燒時焰發(fā)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腸風下血,陰囊濕疹,燙傷?!毒V目》:“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白炭燒紅,急為......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牛尾七別名牛尾七、大巖七來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錢,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搗爛外包患處。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