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稷米

    拼音注音Jì Mǐ別名

    粢米、穄米(《補(bǔ)缺肘后方》),糜子米(《飲膳正要》)。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種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殼用。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jīng)。"

    性味

    甘,平。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無毒。"

    ③《本草拾遺》:"性冷。"

    注意

    《日華子本草》:"多食發(fā)冷氣。不可與川附子同食。"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氣,涼血解暑。

    ①《別錄》:"主益氣,補(bǔ)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氣安中,補(bǔ)虛和胃,宜脾。"

    ③《日華子本草》:"治熱,壓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綱目》:"涼血解暑。"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研末。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別名黃瑣梅、小紅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bǔ)編》。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刺萼懸鉤子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別名山葡萄來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Roman.)Foex,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區(q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利小便。主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用法用量鮮根4兩,水煎或泡酒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an.;Vitisarmata Dielset Gi......
  • 《中藥大辭典》:刺蒺藜拼音注音Cì Jí Lí別名茨(《詩經(jīng)》),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jīng)》),即藜(《別錄》),白蒺藜(《藥性論》),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綱目》),旱草(《本草經(jīng)解》),三......
  • 拼音注音Cì Pénɡ Huā別名鐵海棠、番鬼刺、萬年刺、虎刺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莖葉。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圃。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貴州。原形態(tài)多年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