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菅茅根

    《中藥大辭典》:菅茅根拼音注音Jiān Máo Gēn別名

    螞蚱草根(《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根莖

    生境分布

    多生長于山坡草地。分布我國西南、華南及中部各地。

    原形態(tài)

    菅(《詩經(jīng)》),又名:白華、野菅(《爾雅》),苓草(《植物名實(shí)圖考》),螞蚱草、接骨草、大響鈴草。

    多年生草本,稈高達(dá)3米。具粗壯之根頭與須根。葉鞘無毛;葉舌鈍圓,先端微凹,只小纖毛;葉片線形。偽圓錐花序大型,長達(dá)1米;總狀花序長17~25毫米,佛焰苞長2~3.8厘米,無毛;下方2對(duì)總苞狀雄性小穗長10~15毫米,無毛;兩性小穗2~3個(gè),長8~9毫米,無芒或有長達(dá)6毫米之直芒,基盤具棕色柔毛;第一穎革質(zhì),密生棕色柔毛,第二穎與第一穎同質(zhì)同長,背部被棕色柔毛?;ü?~11月。

    性味

    ①《綱目》:"微甘。"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風(fēng)濕,利小便。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麻木,淋病,水腫。

    ①《國藥提要》:"止口渴,利小便。治淋,通經(jīng)。"

    ②《貴州民間藥物》:"散寒解表,接骨。治癆傷,風(fēng)濕麻木,骨折,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搗汁或泡酒。外用:搗敷。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寒感冒:螞蚱草根一兩,鐵筷子五錢。煎水服。

    ②治風(fēng)濕麻木:螞蚱草根一兩,石南藤五錢,白龍根三錢,泡酒服;又可擦患處。

    ③治骨折:螞蚱草嫩根一兩,臭草一兩。加米酒搗絨,炒熱包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菅茅根拼音注音Jiān Máo Gēn別名

    菅根、地筋、土筋、螞蚱草根

    英文名rhizome of Villose Themeda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1.《本草圖經(jīng)》:菅,亦茅類也。陸璣《草木硫》云:菅似茅而滑、無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韌宜為索,漚之尤善,其未漚者名野菅,《詩》所謂白茅菅兮是此也。入藥與茅等。

    2.《綱目》: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長,入秋抽莖,開花成穗如獲花,結(jié)實(shí)尖黑,長分許,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細(xì)竹根,無節(jié)而微甘,亦可入藥,功不及白茅?!稜栄拧匪^白華、野菅是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菅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hemeda gigantea Haok. Var.villosa (Poir.) Keng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于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中華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菅,多年生草本,稈高達(dá)3m,具粗壯之根頭與須根。葉鞘無毛;葉舌鈍圓,先端微凹,具小纖毛:葉片線形,偽圓錐花序大型,長達(dá)1m;總狀花序長17-25mm,佛焰苞長2-3.8cm,無毛;下方2對(duì)總苞狀雄性小穗長10-15mm,無毛;兩性小穗2-3個(gè),長8-9mm,無芒或有長達(dá)6mm之直芒,基盤具棕色柔毛;第一穎革質(zhì),密生棕色柔毛,第2穎與第1穎同質(zhì)同長,背部被棕色柔毛?;ü?-11月。

    歸經(jīng)

    肺;肝;腎;膀胱經(jīng)

    性味

    味辛;甘;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散寒;除濕通絡(luò);利尿消腫。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麻木;小便淋痛;水腫;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寒感冒:螞蚱草根一兩,鐵筷子五錢。煎水②治風(fēng)濕麻木:螞炸草根一兩,石南藤五錢,白龍根三錢,泡酒服;又可擦患處。③治骨折:螞蚱草嫩根一兩,臭草一兩。加米酒搗絨,炒熱包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鱉卵拼音注音Biē Luǎn出處《本草蒙筌》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卵。性味《醫(yī)林纂要》:“咸,寒。“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鹽淹煮吞,補(bǔ)陰虛亦驗(yàn)?!阿凇毒V目》:“鹽藏煨食,止小兒下痢?!阿邸夺t(yī)林纂要》:“治久瀉久痢?!罢?.....
  • 《中藥大辭典》:鱉頭拼音注音Biē Tóu別名鱉首(《中藥志》)出處《唐本草》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頭。加工鱉甲時(shí),割下鱉頭,洗凈曬干。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性狀干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向上彎曲,約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
  • 《中國藥典》:鱉甲拼音注音Biē Jiǎ別名團(tuán)魚蓋、腳魚殼、上甲、甲魚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來源本品為鱉科動(dòng)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
  • 《全國中草藥匯編》:鱉甲膠拼音注音Biē Jiǎ Jiāo別名別甲膠來源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藥。生境分布主產(chǎn)山東、河北。炮制原料:鱉甲、阿膠、冰糖、黃酒、香油。先將鱉甲......
  • 《中藥大辭典》:鱉肉拼音注音Biē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鱉科動(dòng)物中華鱉的肉?;瘜W(xué)成分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質(zhì)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鈣107毫克,磷135毫克,鐵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