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雞腎草

    《中藥大辭典》:雞腎草拼音注音Jī Shèn Cǎo別名

    雞腎子、腰子草、雙仁、腎經(jīng)草(《荊州中草藥》)。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雞腎草全草。8~9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林區(qū)向陽山坡。分布湖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塊莖長橢圓形,肉質(zhì),白色,常2個,大小不等,具稀須根。莖直立。單葉互生,5~7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有葉鞘抱莖,上面深綠色,下面談綠色。穗狀花序頂生?;ㄐ《?,外面3片淡黃綠色,內(nèi)面3片白色。

    性味

    甘,溫。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甘淡,平。"

    ②《荊州中草藥》:"甘。溫。"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壯陽。治陽萎,疝氣。"

    ②《荊州中草藥》:"治小兒遺尿。"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雞腎草拼音注音Jī Shè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狹瓣玉鳳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benaria stenopetala Lindl.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50-1750m的山坡闊葉林緣草叢中或次生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原形態(tài)

    狹瓣玉鳳花,多年生草本,高40-90cm。塊莖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cm,肉質(zhì)白色,具稀須根。莖直立。單葉互生,5-7片;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9-15cm,寬3-5.5cm,先端漸尖,基部有葉鞘抱莖??偁罨ㄐ蜷L達20cm,花小而密集;花苞片披針形,較尖呈芒狀,常長于花;花小;萼片先端開展,舟狀,先端驟狹成芒狀尖尾,尾彎曲;花瓣線形,小裂片狹鐮刀狀;唇瓣近基部3裂,側(cè)裂片鉆狀,中裂片舌狀;距圓筒狀,下垂,與子房等長;柱頭突起2,長圓狀棒形,子房圓柱狀紡綞形,扭曲,連花梗長約1cm。

    歸經(jīng)

    腎;膀胱經(jīng)

    性味

    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主陽萎;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壯陽。治陽萎,疝氣。

    2.《荊州中草藥》:治小兒遺尿。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萆薢拼音注音Bì Xiè別名百枝(《吳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論》),赤節(jié)(《別錄》),白菝葜(《日華子本草》),粉萆薢(《本草從新》),金剛、硬飯團(《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山田薯、土薯蕷(《泉州本草》),麻甲頭(《廣......
  • 《中國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cè)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